周末追剧《我们的日子》,有一段姥姥因病急乱投医,与女儿有争执,心里难受不告而别去了儿子家。一直享受着母亲无微不至照顾的夫妻俩一下把日子过得一地鸡毛,于是各种口角,各种埋怨。
这样的日子多少熟悉,大概率是因为想着对方应该怎么做,应该做多少,结果他总是做不刻,和你心中所想相距甚远或背道而驰,于是心生不满,渐而怨怼。于是觉得对方变了或者自己瞎了眼。
曾经有位明友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他对你好吗?我说,没事啊,他对我挺好的。怎么了?他说,在你眼里,我看到了忧伤。
现在想来,无非是那时希望对方把自己放心上,希望对方对自己好,最好对我好能让周围人也看到。说白了就是对他期望太高,又有点小虚荣而已。
伤心多了才明白,与其期望别人对自己好不如期自己对自己好。两人在一起,尊重对方的思维方式,尊重对方的表达方式。爱自己多一点,把对他的期待降低一点,把对自己的期待提高一点。失望就会少点,惊喜会多点。
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养活自己,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如果自己没有经济来源,手心向上,想活得自在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