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口
这也是北京一个有名的地方。记得最早听说是在鲁迅的小说里听到菜市口是一个刑场。
其实最早菜市口是在辽代就有了。到了明朝发展成一个大型蔬菜市场,所以起名叫菜市口。后来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历史事件和它的地理位置。清朝时清政府把刑场从西四牌楼转移到了菜市口。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这里被处决的。
我们从鲁迅写的“藤野先生”里有一段描写中国人看戊戌六君子被处决时的场景来形容当时的人们的麻木,很受震动。
另外,它的地理位置在宣武门外,周围逐渐有了商铺店面,成为一个繁华的街市,也是让菜市口逐渐扩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苹果园
明清时的太监经常会在皇城外面置办房产土地,明朝一位得宠的太监就用私房钱在北京西郊购买了大量土地并种植了多种果树。
由于水土的原因,只有苹果树生长得最好,因此这个地方只种苹果树,因此被称为“西果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苹果园”。
马家堡
马家堡的名字源于“马家铺”,早年间这里是一个重要的驿站,站长姓马,得名马家铺。
此外,马家堡也是北京最早的火车站所在地。这个车站是按照客货两用的标准建设的,作为津卢铁路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京奉铁路的一部分。
广渠门
它是老北京的一个城门,与内城一样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广渠门的门楼只有一层且低矮,一点不起眼。
最有特色的是广渠门的瓮城,一般的瓮城是个长方形围挡,用来保护城门,平时没有别的用处。
广渠门的瓮城里很热闹,有做买卖的,在道路两侧各有四五家店铺,整个一条商业街。
广渠门外有很多寺庙,经常作为停灵之处,尤其那些来北京闯生活的外乡人。过去干殡葬业的生意人为了占地,会预先挖一些浅浅的墓穴,有个很形象的名字——“等坑”,俗称“沙窝子”。因此广渠门也叫“沙窝子门”。
演乐胡同
位于东城区的朝阳门附近,原来这里是明朝的教坊司,负责为皇家表演宫廷音乐与戏曲活动的。
老百姓跟随古音,就念成了能治病的眼药胡同。
钱粮胡同
自元代就有了,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明朝时这里是钱局,就是铸造钱币的地方,称“钱堂胡同”。
到了清朝,也在此设置了铸币厂,制造的钱币主要用于发放工资,在清代管工资薪饷,又叫钱粮,所以便把钱堂胡同”改称为“钱粮胡同”。
南锣鼓巷
是元大都建成的一条胡同,在鼓楼大街上。
南锣鼓巷从空中俯瞰像一条大蜈蚣,中间一条长街,东西各有八条胡同整齐排列,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
这条胡同是两头低洼,中间隆起,像个罗锅儿,所以人们都叫它罗锅巷,罗锅在北京话中指的就是驼背的人。
白纸坊
清代这里是国家制造火药的基地,晚清至民国时期,又改为官办的第一座印钞厂,老北京城的造纸作坊也都集中于此,就叫白纸坊。
劲松
顾名思义,这里松树多而且高大粗壮。很多松树几个人都合抱不过来,通常用架子把枝条架起来,所以叫“架松区”
后来改为“劲松”一词,引自一句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中的词,因其苍劲文雅沿用至今。
木樨地
一个有着淡淡香气的名字。有人说名字因这里长着苜蓿草而得名;有人说是因桂花得名,因为桂花的别名叫木樨;还有人说因为这里产黄花菜而得名。
古代的国子监设在这里,相当于古代的高等学府。不仅接纳中国的学生,还敞开大门接待外国留学生。从这一点来说,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
花枝胡同
位于西城区护国寺社区,是一条L形胡同,引人遐思的名字,但北京人的口中是“花子胡同”,就是“叫花子”,乞丐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最早时候是乞丐的集中营。
北京的地名生动有趣,从这些名字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城的过往,揭开北京城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