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字(水书)、服饰、建筑和节庆文化,成为黔南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三都县、都匀市水族地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腾飞与文化传承的生动范例。
以文化为魂,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水族文化是水族文旅融合的核心竞争力。水族马尾绣、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更是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非遗+旅游”模式,将马尾绣等技艺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具有水族特色的文创产品,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此外,水族的节庆活动如“端节”“卯节”等,也通过旅游开发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体验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水族文化的影响力。
以旅游为翼,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文旅融合为水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水族地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都匀市归兰乡潘硐村通过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让游客深入体验水族生活,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创新为径,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水族文旅融合的成功,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运用。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水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播,如建立水族文化数字档案,开发线上互动体验课程,让游客能够更便捷地了解和体验水族文化。另一方面,推动“文旅+”新业态的发展,如“文旅+研学教育”“文旅+农耕体验”等,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以政策为基,保障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为水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这些政策不仅为水族文旅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还通过财政支持、项目扶持等方式,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