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这些年,贵州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旅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形式,不断整合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多彩贵州”文旅融合新名片。

      在当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都匀市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都匀拥有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然风光。螺蛳壳山恰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云雾在山峦间缭绕,峰峦层叠起伏,连绵的茶园似绿海翻波,这里作为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茶香四溢。清水江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而过,江水澄澈,两岸风景如诗如画,既有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又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民族村寨点缀其中。都匀的人文底蕴同样深厚,布依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传承下精美的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布依族的六月六、苗族的芦笙节等热闹非凡的民族节日,处处彰显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产业融合是文旅融合的关键所在。都匀以茶产业为切入点,将茶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螺蛳壳山的37.83万亩有机茶园,不仅是茶叶的生产摇篮,更是热门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亲身参与采茶、制茶的全过程,体验从鲜嫩的茶叶到香醇茗茶的奇妙转变,感受传统手工制茶的精湛匠心,还能在茶园中悠然品味新茶,沉醉于茶山的迷人风光,放松身心。当地还举办采茶技能竞赛、茶山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有力地推动了茶旅融合发展。如今,都匀毛尖品牌价值已达52.23亿元,稳居中国绿茶第一方阵、贵州茶叶第一品牌,2024年产值33.05亿元,带动了茶叶销售、旅游消费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 。

       文化资源是都匀市文旅融合的又一核心要素。都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古老的民俗风情在这里代代传承。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像布依族的“六月六”歌节,期间,布依族人民身着传统服饰,以歌传情,展示独特的歌舞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民族瑰宝,更是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独特亮点。通过将这些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体验项目中,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在石板街等景区,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布依族蓝靛染织、水族马尾绣等非遗展示,还能亲自参与制作,带走一份独一无二的纪念品。都匀还积极创新,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了《匀城记忆》等实景演出,通过声光电的巧妙运用,生动展现都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深受游客喜爱,让民族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

       在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都匀市加大了对乡村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便捷的交通网络让游客能够轻松抵达各个乡村旅游景点;舒适的住宿环境和特色的餐饮服务则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例如,在一些靠近热门景点的乡村,当地村民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开办了农家乐、民宿等。这些农家乐和民宿在提供传统美食和舒适住宿的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让游客在享受服务的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文旅融合还为乡村带来了人才回流和就业机会的增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潜力,纷纷回乡创业。他们利用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投身到乡村旅游的相关产业中,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管理等。这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理念,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都匀市,这座黔南州的璀璨明珠,正以文旅融合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的重要指示中,都匀立足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