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女儿出去玩,在一处凉亭里,有两个老太太乘凉,还有一个妈妈带着三岁多的小男孩也在里面。
我们去的时候,小男孩正赖在地上,他的妈妈,还有两个老太太正在晓之以理的劝说他起来。
“宝宝,地上凉,快起来。”“宝宝,听你妈妈的话,快起来。”“宝宝,别坐地上,脏死了,小心生病!”等等。那个男孩置若罔闻。
我在凉亭的凳子上坐下,女儿顺势坐在我旁边,我看着她盯着坐在地上的小男孩,问她,你也想去坐地上玩吗?其实在我眼里,这个天气,在地上玩一会并没有什么大碍,只要女儿愿意,我是不会反对她这样做的。
女儿笑着摇了摇头,还跑过去对小男孩说,“别坐地上啦,地上有蚂蚁呀!”说完蹦蹦跳跳的跑过来又在我身边坐好。
我对于她的“多管闲事”习以为常,没说什么。
两个看热闹的老太太开始咋咋呼呼的评论,“哎,看这女娃娃,就是教育的好。多听话,多懂事。”“看人家妈妈怎么教育的,这就是教育的好。”
男孩的母亲脸上明显挂不住,气哼哼的拽过小男孩走了。
虽然是夸奖,我却对老太太随意评论别人家教的行为不敢认同。征得孩子的同意后,也尽快的离开了那里。
回来后我想,虽然我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只要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就是百分百依赖我,信任我,愿意和我在一起。
而回想起所谓的教育方式,我很少说教,偶尔会讲道理。如果真要说,我有什么做的好的地方,就是百分百接纳和关注她的感受。
比如她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我爸就会气呼呼的质问她:为什么要打小朋友?打人对不对?甚至还会让她重复当天做的不够好的行为。而每每这时,女儿不是大哭,就是更加生气的打人。
每当此时,我会制止我父亲,因为重复坏的,就等于加深印象。
我会跟父亲了解情况后,把女儿带到一个角落,问她,当时的感受,是不是很生气很愤怒?接着我会告诉她,愤怒是很正常的情绪。因为读过一系列的情绪管理的绘本,那么我就会和她一起回忆,当生气和愤怒的感觉上来后,我们可以做哪些行为去化解愤怒?
我注意到,她很快能承认愤怒的感觉,而当这种感觉被认可后,往往比较容易化解。
再比如,通过《游戏力》的学习,一旦她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我不会像过去浅显的认为遵从她的意愿就好,而是会和她先沟通,你是因为害怕吗?是什么让你害怕?怎么做可以不那么害怕?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通过确认她的情绪,再去做引导和沟通,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效果,比较能迅速带她进入尝试环节。
除了在育儿中,在家庭中和配偶,家庭成员相处,其实也是这样。
在我刚和先生的头几年,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
比如,我吐槽工作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他摆出诲人不倦的姿势说,下次你可以这样这样这样,这些建议令我无比反感,谈话会变成互相攻击。
比如,他感慨自己的父母不易,我本能的反唇相讥,质问到底谁的父母更不易,为我们成家立业付出更多,这样的谈话也往往不欢而散。
这样的争论,往往令人筋疲力尽又灰心丧气。每次发生,只会觉得“我明明就是对的,为何对方不理解我!?”
这样错误的谈话发生的多了,加上开始看一些心里方面的书,才渐渐意识到,家,其实并不是一个要“讲理”的地方。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坐标体系,同一件事,因为坐标体系不同,认识就不同。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要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当时我们都不懂得,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最亲密的关系里,谈话、聊天,往往是情感的交流和宣泄,并不是要讲道理,更不是要论对错的。
我吐槽工作中的不快,只是想获得一份情感上的安慰,我并不需要解决方案啊,如果需要解决方案,我会问“怎么办”。如果我没说,那么更多的,我只是期待他要么釜底抽薪跟我痛骂那些奇葩,要么春风化雨安慰我烦躁焦虑的情绪。
他感慨他父母的不易,其实也只是当时的某些事情,触动了他本来就细腻敏感的心,如果我能站在他的立场,对他的话赞同,甚至提出一些回报父母的建议,相信情感上的链接,能让我们的感情更深厚,而他,也只有对我更感激。
好在,当我弄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源后,就开始积极的转变。
比如,当我父亲抱怨带孩子调皮,难带,我并不反驳说“孩子跟我在一起就很乖啊”,而是赶紧认可他的辛苦,“是呀,熊孩子就是调皮,爸确实不容易。多亏了爸在这,宝宝才能这么健康活泼,没了爸哪有我的好日子啊。”于是,父亲虽然嘴上念叨几句,却是笑开了花。
比如,先生觉得老人带孩子的理念和他的观念诸多不符,很苦恼,我不再冷嘲热讽“有本事自己带,NO CAN NO BB”,而是同意这种实际存在的问题:“没错,我知道你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心急也是很正常的,那你觉得怎么样能接受呢?”当自己的焦虑得到认可之后,先生再跟我沟通,就顺畅很多。
渐渐的,有人夸我情商高。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情商高,也不认为情商展现在说话圆滑漂亮上。我觉得发自内心的考虑对方感受、接纳认可情绪,才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尤其在家庭这个能量场,你散发什么样的能量,就会吸取同样的反射。
不要再去试图说服对方,或争论谁的对错。
因为,家,本来就要多讲感情少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