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工作中,总会遇到与人争执的事情。与人争执时,一种人总想驳倒对方,总认为错在对方,要逼迫对方认错。另一种人会体谅对方的难处,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化解危机的办法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有几个方式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利他之心”
同一个问题两种处理方式结果可以大相径庭,第一种方式本质上说没有“利他之心”,也就是没有体谅对方的关爱之心。
遇到问题,彼此停止互相指责,摆脱敌意性的争吵,考虑到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发生背景,一味地只说对方的不是,让对方让步,只想争面子、占便宜,本来可以谈拢的事也会搞僵。
尊重对方立场,不固执己见,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考虑对方的处境,以利他之心推进谈判,达成共识,化解“危机”,同时也为自己赚的口碑积攒人气。
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体,大到国家层面亦是如此。一个政党可以因为利他之心,夺得天下。不顾及人民利益的自私自利的政党同样可以丢失统治权,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二、避开“习惯性防卫”,启用“绿灯思维”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习惯性防卫的后果——有习惯性防卫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那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绿灯思维”,是指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积极的听取对方阐述观点,不强行打断对方的谈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与“绿灯思维”相对的是“红灯思维”,即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就消极处理,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
如何建立“绿灯思维” ?
首先要学会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这是基础性认知。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学会用利他之心,感受他人立场和情绪,关爱他人。多运用绿灯思维听取他人意见,避开习惯性防卫以区分“人”和事,这样就能使生活和工作顺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