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 静塾文化
你是一个喜欢变化的人,还是喜欢熟悉事物的人?
如果你不能马上回答,不妨看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
如果需要你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处理一个新的项目,你会毫不犹豫的接受吗?
问题二:
如果让你去一个地方旅行,你会挑选从没去过的地方吗?
问题三:
如果你对生活的现状不满意,你会寻找方法改变生活的状态吗?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却是肯定。同样都是变化,为何答案不一样?在工作上,人们不太喜欢变化,但是在旅游上,一定需要变化。
发生不同的原因就在于第一个问题是有压力的。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熟悉的方式,即使新的方式会给他们带来舒适。
对于第三个问题,人们的理智都告诉人们,当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的时候,改变是唯一的出路。
保持目前的状态完好无缺是一种让人感觉安全的方式,为了安全,人们很容易拒绝任何新的可能性。大部分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会选择熟悉而不是舒适的方式。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安全感应该来自于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信心;不舒服或是痛苦是需要改变的信号。他认为:人们因为拒绝改变而付出的代价通常都包括疾病、内疚,亲密感和生产力以及快乐的丧失。
维持现状就意味着无法前进或者成长。
如果人们尝试了一些新的事物,他们就可以辨别它是否适合自己,而一旦人们对改变持开放的态度,就能够获得新的选择和可能性。如果对现状不太满意,改变是唯一的出路。
当我们遭遇到痛苦,必然需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但是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
比如单身本身并不是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内心就会燃起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人们采取了一些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并没有起到一些人想要的效果,这个结果昭示着人们:在某个地方你需要做出改变,你需要改变你应对这个问题的方式。
或许你在面对的新的社交场合,陌生的人会感到不适,你会对自己说:“这是全新的,我不适应。” 为了逃避这种不适应,你或许会为自己的逃避寻找合适的理由:我不屑于这些,我不屑于做这些事去 “迎合” 别人。但是做出改变并不是 “迎合” 一些人,做出改变迎合的是规律。规律同样在你自己身上适用:你喜欢美的东西,你也喜欢给你带来愉快感受的人,你同样会回避给你带来不愉快感受的人。
如果一个人一边 “不屑” 做这些事情,一边在面对自己对爱的渴望时黯然神伤。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在逃避改变,对于做出改变的恐惧甚至压倒了对爱的渴望,那么他就需要思考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是有心理枷锁捆绑着自己,让自己无法前行。
对于改变的态度,萨提亚归纳了种:
(1)消极模式
要获得安全感就需要维持当前的状态。
人们认为改变是不正常和讨厌的。他们会排斥和反对改变。
熟悉的东西要比舒适的东西更具有价值,即便代价是痛苦的。
人们害怕未知的东西。
人们只用对和错来评价改变。面对变化的未来时,人们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2)成长模式
安全感来自于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信心。
人们认为改变是持续、至关重要和不可避免的,他们因此欢迎和期待改变。
人们将不舒服或者是痛苦看做是需要改变的信号。
进入未知的领域对人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人们为发现新的选择和资源而欣喜。
对于改变的第二种态度是萨提亚认为的良好的态度,他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做出改变并不容易,当人们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仿佛一切力量都在把我们拉回原处。
当你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你总是会听到反对的声音。一个声音说:现状就很好,要知足,要容易满足。这些话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的嘴巴传达给你,或许是你的父母,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另外一个声音,是恐惧和担心的声音: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如果这次的改变是错误的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