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景状物,描写环境的能力,除了与表达美的语言能力相关,更与感知空间、感知美的能力相关。要提高这一能力,重点在于发展和提高视觉思维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带来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许多小朋友写文章空洞无物,描写一笔带过,与其说不会写,不如说不会感知。
感知能力低下,思维也变得迟纯,而非纯碎的关于表达问题。
如何去提高感知能力呢?有意识的调动与训练。
人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通过视觉来认知,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信息经视觉获得。
举例,初夏时分,对被修剪去老枝仅剩粗壮的树干刚刚抽出的新芽的描绘,如何写出它的状态?归类,从形状上看,像雨伞,像蘑菇,从色彩上着,磨菇的色彩深,新枝的颜色为嫩绿色,那么首先归为雨伞为好,但从形状的质料和色彩来看,雨伞和蘑菇都有材质上的限制,因此只能再继续归类为上一层概念:伞状。从伞状再到有生命的冠状,这样就好处理了,再进行修辞的使用,一件正在被观看的物体,只有当它被发现同种“组织”成的形状一致或相会时,才动说它真正被知觉到了,也就是说,看见一个物体时,只有把它归为某一类形状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把它描述出来才是被知觉到了。小朋友不会描写的重要原因是不会将它们归类,而当他心写出各个不同的眼中所观看外界事物的感受时,自我感受的所谓好词好句就出现,而不再需要模仿与抄借了。基于此,那个小朋友写出:路旁的一棵棵大树在去年冬天被截断了老枝,只剩下光秃秃笔直粗壮的树干,现在顶上长出绿色的树叶像一把绿色的小伞一样,又像画出来的木偶人头上长着无数根绿色的小辫子。看到了吧,描写进行得顺利而完美。
描写还写注意时间空间的变化,事物的展现才有层次感。所谓移步换景,可以借鉴摄影手段,建立视窗摄影视图等概念,有意识进行方向、位置、高低等层次分明的观察,然后把所看归类,通过修辞来表达。
就能达到描写的真实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