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记得还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炒菜做饭特别感兴趣。于是叫妈妈教我,她当天中午就示范了一下让我尝试,好像是煎鱼还是炒青菜。我刚上手时动作比较慢,眼看着鱼要糊了还是菜要老了,她看不下去,一把夺过我的锅铲就自己炒了起来,说是让我先看,以后熟练了再让我实操。后来我又有几次我再让她教我,给我锅铲,也是类似的情况——她最后看不下去,抢过我的锅铲自己弄。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比较迟钝,后来就对厨房不再感兴趣。
长大了,我自己也为人父母,也懂得了很多育儿的知识和道理。就像上面说的案例那样,大人的做法当然是极其普遍的错误。作为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但不要插手干预。
方法说出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看不惯孩子的慢慢吞吞、手忙脚乱,然后强行干预,甚至直接代替。
比如孩子绑鞋带慢慢的,我们赶着出门,忍不住替他绑;
比如娃在拼乐高,正在看说明书,我们已经看到了下一步的零件,忍不住告诉他下一步是这个;
比如孩子在洗碗,我们嫌他洗的不干净,跟他说我来洗吧你负责过水就好了……
道理都懂,但实际发生的时候,作为家长却总是难以做到不插手。
02
最近看了一本书,《儿童自然法则》,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放手不干预孩子的道理其实我只是以为自己懂了,背后的原因是有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原理支撑,并且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节我们的行为和心态。
大人的姿态——《儿童自然法则》P265-266
孩子想要自己动手时,我们的首要职责,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就是控制住自己想要帮他们“做好” 的念头,因为一旦这么做,我们就扼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对大人来说,只需要预先教给孩子几个关键动作,然后退居一旁,放手让他自己来,适时给他们指导即可。这种姿态,就如同教练之于表演平衡术的杂技演员,既要给予指导性帮助,又不能阻碍了孩子。在我看来,最佳的支持在于以下三点:
清晰准确地示范关键动作;
放手让孩子自己练习、自己寻找解决办法;
在孩子气馁放弃之前,不动声色地给予帮助或点拨。
这种姿态需要一定的练习,却是绕不过的一步。虽然看似矛盾,但孩子自己也学不会,不可能真的自学成才。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才能养成稳固的独立性。他们需要我们教授关键点,才能够独自探索,而且他们需要我们的陪伴和注视才敢于冒险。所以,我们的陪伴必不可少。同时也要知道,我们不能代替孩子,要学会保持距离,逐渐放手,抽身而退。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明确指出,大人鼓劢、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教他们怎么做,然后放手,渐渐退居一旁,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充分释放潜能,培养核心认知力。
03
从这段原文片段中,可以清晰大人在教育孩子时的心态到底应该怎样调整,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首句即关键句——孩子想要自己动手时,我们的首要职责,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就是控制住自己想要帮他们“做好” 的念头。所以,我们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手忙脚乱时忍不住破功,实际上是“控制”的功夫不到家。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控制。
举个例子,娃第一次学做西红柿炒鸡蛋,我示范了一遍,然后让他跟着再炒一份,我在旁边看着,发现他鸡蛋炒得时间过长了,赶紧叫他捞出来,发现他忘记下盐了,赶紧抓一勺盐撒进去。孩子在我的N个指令和配合下,完成了这道菜。
请问,这里有体现出“控制”想要帮他们做好的念头吗?当然没有,这是“无法接受”这道菜没有“做好”。
再来一次,娃学做西红柿炒鸡蛋,我示范了一遍,然后让他跟着再炒一份,为了防止我插手和干预,我走到客厅,等他炒完自己端出来。
请问,这是“控制”想要帮他们做好的念头吗?不是,这是“消除”念头,我切断了对孩子的关注,让他自己干,说难听的叫自生自灭,放任不管。所以,除了退居一旁,还需要保持关注和陪伴孩子,看孩子是如何寻找解决办法,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那么,退居一旁,默默看着孩子,但是发现问题又不能纠正,这不是存心找难受吗?所以所谓“控制”,首先是解决观念的问题,我们让孩子尝试,学习,目的不是为了那一碟做出来全家人津津有味的符合色香味的番茄炒蛋,目的是为了让他体验学习的过程呀!同样的,孩子在绑鞋带、拼乐高、洗碗的时候,首先问问自己,我的目的是让他通过动手和探索,提升生活的独立性?还是为了让孩子像钟点工一样,给到一个符合标准的交付结果?
解决的目标和心态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去做“控制的度”的问题。原文提到既要关注和陪伴,看孩子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又要随时觉察孩子的状态,不动声色地给予帮助或点拨。所以,番茄炒蛋正确的案例也许是这样的:
娃第一次学做西红柿炒鸡蛋,我示范了一遍,然后让他跟着再炒一份,我在旁边看着,孩子开始之前,我让孩子重复一遍过程是怎样的,然后告诉他需要记住几个关键点,比如“鸡蛋记得打散,炒鸡蛋时间要快;炒完番茄记得下糖和盐”。然后孩子操作过程全程不干扰。结束后,告诉他哪里做对了哪里没做对。鼓励为主。
这种姿态,原文给到一个比喻——就如同师父培养表演平衡术的杂技演员,既要给予指导性帮助,又不能阻碍了徒弟。杂技演员表演平衡术时,我们只能相信他,并在下面做好防护措施,但是绝对不能在旁边大呼小叫影响他,更不能去上手接触他。
04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原文的步骤:
1、锁定目标,调整心态:问问自己,现在是我在教孩子技能,还是在让他帮我做事?
2、示范动作,提示关键:清晰准确地示范关键动作,告诉他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点,如有需要也可以让孩子复述一遍大致流程;
3、 退后陪伴,控制出手:退居一旁,陪伴和注视孩子,看孩子自己寻找解决办法。随时察觉孩子的状态,一是防止安全等极端情况出现时予以保护,二是在孩子气馁放弃之前,不动声色地给予帮助或点拨。除非孩子要放弃或已经完成了,否则除了鼓励不要插嘴。
原文的应用场景,是针对学龄前的孩子,在蒙式幼儿园里让孩子放手学习各种教具和生活技巧。但我们现在拆解了这个拆页的底层逻辑之后,发现其实是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跟各种学龄的孩子身上的。
回想我的大厨梦被掐灭的童年回忆,不正是我现在孩子的年龄么?也许,有了儿童自然法则加持的修炼,孩子和我,不久以后也都能成为掌控厨房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