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八节(24)

文/冬至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①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②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③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④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冬至感悟: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问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孝顺。孔子的回答基本上还是讲的情感方面的事情,对父母孝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颜悦色,恭敬的对待他们。孔子的回答并不是很直接,而是采取了发问的方法:“你替父母劳动了,有好吃的也让给父母了。难道这就是孝顺了吗?”孔子之所以这样问,肯定有人是这样认为的。甚至可能有人会振振有辞地说:“这当然是孝了,有好吃的给他们吃,有好穿的给他们穿,没饿着他们,没冻着他们,把他们伺候好,保证他们衣暖腹饱,难道这还不是孝吗?”当然这是孝,可这只是孝的一部分,因为这种所谓孝的行为,完全可以是不情愿的、在某种道德规范压力下出现的,这种行为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因此孔子提出两个字“色难”,“色”就是态度,保持一个好的态度,这是很难的。孝敬父母不能只是行动上的,而且还应该注重内心的自愿。

孔子在上一句子游问孝时说了,养个狗、马都能把他们喂好,这是养,但是人是不同的,因为人有思想,人有精神追求。因此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一方面要求保证让父母没有衣食之忧,这是最低标准;同时又应该让他们有着舒适的精神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物质需求渐渐满足了人们,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孔子在发问背后的潜台词是:一个人若仅仅满足父母的衣食之虑,而没有一个好的态度,那根本谈不上什么孝。

事实上,这个“态度”真的是不容易做到。因为很多时候你都会把自己最差的情绪发泄到自己最亲的人身上,反倒是越疏远的人觉得你人越好,而亲近之人就要接受你的种种糟糕。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态度。所以这也是最难的。

小的时候,我们是要看着父母的脸色行事的,相信每个人都有相似的体验。比如说我小时候,我特别怕我父亲,因为我小时淘气,经常挨揍。我总是很害怕地看着我父亲,要是闯了什么祸,趁他不注意,就溜走,实在躲不掉的就躲到母亲身后。但是,后来慢慢长大了,情况就变了。不再是我很害怕地看着他, 而是我的父亲母亲要看我的脸色。想必大家也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当我们看到曾经揍我的父亲现在有一些胆怯地看着我们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因为他们老了,因为没有办法独立生活,因为要依靠儿女们了,所以他们有的时候很怕我们不高兴。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在平时很注意对父母的态度,但偶尔也会流露出一些不应该的东西让我自己后悔。

当时母亲生病做完手术刚回家,不能太过于劳累,可是她还是坚持自己去挑水,这样的重活她经常做,我当时就特别生气地对她吼:“你别再做这么重的活了!”她立马放下担子低着头低声自言自语。当我喊完了那一声,我就觉得我错了。直到现在想起那件事,我都特别后悔。我可以好好跟她说话的,可是很多时候却用教训甚至生气的语气给了父母精神上的伤害。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到态度和善、恭敬, 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事。

“ 百善孝为先”,论语中恰好有很多这样的对话。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很多孝悌主张,很重视孝悌。

我们曾经也在各种历史书中学到,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到唐朝,孝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依照唐律的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以不孝罪而给予处罚,譬如违反教令、闻父母丧而不举哀等违反“善事父母”的行为都属于此例。为了让子孙尽心尽力地照顾好长辈,父母在世时,如果子孙攒私房钱或者要求分家的也要处以三年徒刑。

在古代,无论哪个朝代,都把“孝”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忠于国君。修身,才会齐家,也才有治国平天下的资本。

与古代时候相比,我们现代人做得太差了。虽然我们也在喊着“孝”,但是“孝”远没有呈现出上升,它的意义反而在呈下滑状态。推行国学,推行孝文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借用先秦的词,“礼坏乐崩”,把该词放在当下的社会毫不为过。我们现代社会出现太多问题。看到很多新闻报道就是这个不孝,那个不敬所导致的。那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来,带动身边的人,一而三,三而众,慢慢地去影响身边的人,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细说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
    弘丹阅读 1,337评论 3 4
  •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有写作天赋? 初中的时候,老师总会挑优秀的作文念给大家听,每次都有我的,那时候觉得自己说不定能靠笔...
    三天宸少阅读 138评论 0 1
  • 去年我们谈起遇到过最惊险的事情时,春子说,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有一天她加班到深夜,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拖着大行...
    月亮石阅读 574评论 0 1
  • 这是今天的手账。,简简单单记录生活 手账上如果有照片会更好吧,突然想买个照片打印机,可是太贵了,买不起相纸,买个喵...
    灰老师阅读 213评论 0 0
  • 郁郁青山翠锦织,飞烟流瀑溅衣湿。镜泊凝碧三千尺,自在白云笑人痴。
    胡三多阅读 2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