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吴亦凡东北话回复李雪琴”的微博热搜,衍生了另一条热搜“李雪琴是谁”。
李雪琴火了起来,同时火起来的还有“李雪琴体”。
“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看,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门,多白!”
这段“李雪琴体”式的口白正是来自网红李雪琴的抖音视频,也是被流量大咖吴亦凡翻牌的一个视频。
也正是吴亦凡的这次翻牌,让这位操着一口东北话的北大学霸火了起来。
但热闹过后,关于李雪琴我喜欢上的并不是她的爆款视频而是她冷门“诗”。
李雪琴的抖音简介是“一个诗人”,这让我想到了比她更火的李诞。李诞的微博简介里也有“诗人”这一头衔。
对于诗人的理解,李雪琴引用她看过一段话,“生活中有一些本真的,纯粹的事物,它们受到偶然性、模糊性和时间流动性的支配,诗人的任务,就是呈现这个本质和它的不稳定性。”
无独有偶,李诞在《十三邀》中说:写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他理解不了现在的年轻人不写诗。
其实,你有没发现喜欢写诗或者读诗的人都很丧。
“敏感”是所有喜好文字者的共有属性,他们的身上有种察觉到“生来孤独”的孤独感。也是因为敏感,这类人总看上去比其他人更丧。
看完Aha视频“名校网红”系列李雪琴那集,算得上对她有了一点了解,也察觉到了她的一些丧和特立独行。
这位北大本科毕业、纽约大学在读研究生其实不像她的抖音视频里那样率真,相反却是很颓的一个人。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
“社交恐惧”在我们身上或者身边的人身上都有出现,心理学上称这是一种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相关作用而出现的结果。
有数据分析称多达13%的普通人在一生中都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李雪琴在视频中自曝自己也有社交恐惧症:“我一直都不合群,北大的新生活动都没去,班级第一次聚餐也没去。本身我就社交恐惧,我不太擅长主动跟别人问好。”
大四被确诊是抑郁症,和男友互相“折磨”,吃百忧解的度日,到了纽约仍未扭过自己,选择休学…这些事在李雪琴的自述中显得有点平淡,但仔细去想,会觉得不容易。
不是觉得李雪琴不容易,而是深知那些抑郁症患者独自为战的孤勇。
著名摇滚歌手许巍曾在节目中提到患抑郁症时的自己说:“每天跟一万个‘我要自杀‘的念头作斗争,然后用一万零一个‘我要活下去’来战胜它”。
每个战胜抑郁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李雪琴也是。
关键词:学霸、网红
李雪琴的学霸属性显而易见,名校加持和留学国外怎么想都是学霸级的人物。
而关于她的网红属性却有点背道而驰的意思。看过李雪琴的抖音视频,你不难发现都很简单,很平淡。
没有“正常”网红的专业设备,没有剧本的设计,也没有后期的修剪。只是一部手机,想到哪拍到哪。随性的有点自信。
在这点上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网红。
在一个采访中谈到关于学霸和网红之间的连接与区别时,李雪琴用了叔本华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中,经验、洞见和知识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祝愿,而幸福、愉悦和欢快是转瞬即逝的、虚幻的。”
她说“从知识那里我得到了经验、洞见和知识,网红对我来说是转瞬即逝的、虚幻的幸福、愉悦和欢快。”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李雪琴对称后半句。
关键词:诗人
李雪琴的抖音和微博简介是“一个诗人”。
在微博上也能看到她为数不多的一些算是诗的诗:说“算是诗”是因为我也不确定她的那到底是一首诗还是一条微博。就当是诗吧,人家简介里都说了自己是诗人了。
但据我观察世上所有的诗都是难懂的,因为写诗的人都是一半搞不懂自己一半搞不懂诗。
李雪琴说想做能安慰大家的东西。
两种东西能安慰大家,一种是很开心的东西,另一种是看到别人不开心。
关于李雪琴的走红像是古代一个诗人的高中,李雪琴当然不会“一日看尽长安花”,她应该觉得人间很值得,还有东西值得逗留。
所以,李雪琴你好,愿你带给别人快乐时候,自己也能快乐起来。
我是爱谁谁谁,你吃饭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