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似乎是一个荷尔蒙躁动的季节,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处于和对方暧昧的阶段。我觉得一段健康的感情在萌生阶段尤其重要,一开始把根基打牢固了,日后什么事都好商量。
现在人与人的交流大多数都是基于网络聊天这个工具上。在暧昧阶段发信息的内容时间都要把控,实话说其实挺累的,不过也创造出更多无法经常碰面交流的机会。
有太多不懂朋友圈礼仪的人,这里说的不是没有礼貌,而是“不经大脑”。譬如有时候我和王子同时刷圈,然后互相对视笑说:“他/她怎么这么情绪化啊”,“这么大一个人怎么在朋友圈公开写一些xxx的话呀”… 尽管第二天可能删圈了,可你永远不知道看到的谁谁谁对你不经意地做了一个评价。
情绪留在自己的心里或和好友倾诉就好,不要把朋友圈当做发泄地博同情。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情绪不稳定(有可能经常发脾气)的对象吧。
我们经常给自己打鸡血,拼命要追求完美。可是在一段正处于萌生的感情里,这种拼命完美的呈现到最后还是辛苦了自己。为了博取对方的好感,使劲的把全方位最好的自己打从一开始就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出各种异常的贴心、迁就、温柔和善解人意。
何必这么累,做自己就好。想当年王子在追求我时,我就把各种的不完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面前。当然,这里说的不是任性和无理,没有人会喜欢动不动发脾气又needy的对象。我们是要在善解人意的同时要真实展现自己的性格。如果对方觉得接受不了趁早掰掰;如果还是被你吸引,那可以试着谈下去,日后的相处也会更和谐,自己也开心自在。
相反前期要稍微保留点神秘感,给自己今后留点余地 - 哪天出招,让对方更欣赏你多一些。我印象很深的是和王子恋爱了一年多,某天画了幅油画,王子不可置信地欣赏了我几秒。结果那年生日,他就给我送了一套油画工具。这大概就是我心目中情侣之前的健康又甜蜜的相处方式吧!
时间太宝贵。痛快地做自己,喜欢就说,不喜欢就放手。
我们平常丰富的生活根本不值得为一些没有结果的事情去扭捏,去纠结。和我的好友们聚会经常感叹到:“都一把年纪了,痛痛快快,大胆去爱,得不到回报就say掰掰!
一个完美的人,带给别人的不只是敬佩,更是自卑与压力。所以,人们其实不愿意与这样的人相处。余秋雨曾经形容过自己的处境:鸡鹤同群的时候,一旦鹤出了问题,鸡必然群起而攻之。苏轼遭受的乌台诗案就是源于小人物的陷害,他的光芒太盛,才华太高,让人嫉妒得发狂,所以很多人表面上敬仰苏东坡,内心嫉妒得发狂,只有疯狂构陷才能把内心的压力释放。所以,人们更喜欢的是大人物身上的缺点,正是这些缺点,拉近了心灵的距离,解除了完美带来的压力,真正完美的人懂得藏,让自己看起来不完美,总是带着一点小瑕疵。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不完美的人,这样生活将会变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