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参加了猫叔读书营,开始写简书,断断续续地也写了一些文字,但是我觉得都很烂,哈哈蛤,写作小白的开始就是这样吧,反正我还不要脸,想写就写吧,写的不好自己还是愿意看看的,至少我称它是一篇文章呢!想来生命中的这一天,我没有浪费,某个时间点用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也是活着的证据。(要不断心理安慰,心理提示自己,我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虽是写作小白,但还是会有一颗逆袭的心的,所以我一直琢磨着到底自己为什么写得这么烂呢?群里的大牛们,写得又快又好又准,怎么做到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论?原来,这些问题早已在读书营004场千聊分享中,安叔分享过,而且给出了方法论,怪不得我参加读书营一年了,在写作上却没有太大的成长。是我懒吗?是的,我根本就没有去听这个分享。幸好,我今天一大早在很清醒地状态下听了一遍,输出了一些零碎的笔记。
笔记一开头就写了安叔分享的三个重点:立体化输入、结构性加工、定向式输出。这三个方面帮助我们构建自己的写作系统。
输入是写作的第一步,这个不难理解,没有输入很难写一篇好文章。但是立体化输入又做何解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有感觉的领域,学着把生命中令你感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场景,甚至是一张触动你的图,把它们都悄悄记录下来,去做一个善于用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大脑感知,去发现生活中让你心动的地方。
感知事物,才能让事物被你描述得更清晰。重要的是,一定要训练我们用文字清楚表达的能力。攒写作素材,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比如,作为写作小白的我想写出好文章,没有大量写作素材的输入,很难写出好文章。有人说,那我就大量看文章好了,那也不行,你还要训练自己加工和输出的能力,没有这三个方面的积累,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可能性极小。
当你有了生活的记录,各种素材的积累,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接下来该做什么?安叔说了,结构性加工。
当你加工你的素材时,你要有写作方向的意识,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写文章时,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而不是无意识的尝试。
确定一个领域后,那我们自己的素材范围就确定了,这时候就回归内心,好好写自己的想法,让看的人有收获。在写作的时候,要自信,千万不要老觉得自己写得不好,要想着即使我跟别人写同一主题,你也能写的与众不同,就像我文章开头说的,再不好我也觉得自己写的不错。
以上又是说输入了,又是要加工了,我们可不能忘了写。我们要养成规律写作的习惯,持续地写,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习惯和模式。当我们在一个领域写作稳定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多尝试其他写作方向。写作的系统之美,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坚持写,才能撬动别的文体。
总结来说,立体化输入为我们解决素材匮乏问题;结构化内容,解决文章逻辑和套路;定向式输出可以提升作者的文字感觉、语言叙述能力以及文字驾驭能力。
《巨人的工具》写道,大牛作者的日常包括早起、阅读、记笔记和思考,他们每天给自己的写作系统做投资。你想,当你养成这些习惯,你是不是离写作大牛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