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个一般人都不会计较的语言现象,纯粹为了自娱啊。
我生长在中原,后来在北方读书,听普通话里或者大部分北方的人总是比较常用“胡说”一词,后来到了南方生活工作,就发现南方的人比较习惯用“瞎说”,是跟北方讲的“胡说”一个意思的!
那同为汉语言,为什么一个要用“胡”,一个却用“瞎”呢?
个人揣测,大概所谓“胡”即是北方古代游牧部落,例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鞑靼等,这些都被中原汉人称为胡人,他们大多都曾入侵或入主中原王朝。但因着古代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胡人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特别是胡人给中原人带来的野蛮和杀戮,使中原的汉人形成历史上长期固有的负面形象和伤害性记忆,导致汉文化中出现“胡乱”或“胡闹”这样的语言现象!但在长期的胡汉民族融合进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和广大华北地区,因为靠近胡人集聚的中心区,受胡人统治和侵害的历史影响也最深,因此“胡乱”的核心语义表达和外延内涵,也随着历史发展得以在北方地方得到逐步且广泛的强化,并最终在汉语方言使用中确立固定下来!
所以如果在北方,有人说错了话或者有悖常理不顺耳的话,就会被斥责为“胡说”、“胡话”或“胡言乱语”了!如果是说一些别人无法理解或者没有逻辑的话,就好像是胡人说的话一样难懂,也会被称为“胡话”了!
那么南方常用的“瞎”,这个就不那么容易理解和联系了。个人以为或者有可能是通“夏”的意思。众所周知,中国古称华夏,最早文献记载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应该就是“夏人”,如今我们也称自己是华夏儿女。历史上我们或被称为商人、秦人、汉人、唐人、宋人等,到了近代多称唐人或华人,这个就是国外的唐人街称呼来历。但我们很少自称或被外人称为夏人,大约这么叫可能得追溯到文献记载的夏商周三代时期,因为历史太久远以致我们都把这个阶段的记忆忘掉了!
但更实际的意义在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每逢胡人南下侵扰或入主中原,北方一带汉人就随之南迁之江淮流域、江南以致闽粤岭南一带,为了对抗北方野蛮落后的胡人,特别是在文化心理、风俗伦理、衣冠礼尚、文武制度等方面突显强化自己作为中原汉人的文化先进性,他们赋予自身以“夏”民族和文化的符号归属。到了古代历史后期,长期生活在南方并保留了更多古代中原文化的物质和心理特征的南方汉人,为了突出自己与北方已经胡化了的汉人群体之间的中原汉人的族群正统性,他们也乐于以“夏”作为族群统称,以示与北人有别。古往今来,南方汉人相比北方的汉人,具有更浓厚的宗法制度和宗族观念遗留,同时他们也比北人对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具有更深的排斥和仇恨,也因此更具有面对落后“胡人”的斗争和抵抗力。这也从元代建立过程中北方蒙古人把南方汉人划为最低贱的等级,地位低于北方汉人可以窥见一斑。
虽然南方汉人相对受胡人影响侵害较少,或者说南人与胡人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一直是不与外族接触来往交融,作为单一纯种的民族存在!
……中间停顿有点久,思路断了!先瞎掰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接着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