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其实何小将并不认识高启明,大概猜到是起义军的将领。过了几日何家村就听到公主昭告天下,重新建立新的大顺王朝,高启明刚建立的启明国已经被灭了,鼓励大家勤于农事,恢复生产。但是没有提到高启明逃走的事。何小将审问了好几天,他们也不说实话。何小将心想留着也没有,不如送到京城看看能不能换些奖赏。只是没想到这几个人都病了,开始咳嗽不止,还发热,请了郎中看了也不管用,过了几天村子的其他人也开始咳嗽了,就连郎中也没幸免。郎中猜测可能是流感。只是没几天染病的人都先后死了。郎中怀疑不是普通的流感,很肯能是瘟疫。死去的人要赶紧火葬或者深埋。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于了一场瘟疫,当夜就被村子里火化了。
自从公主夺回了京城,昭告天下之后,又对这次攻打京城的将领们一一封赏,夏侯布封了大司马。冷宇尘统领近卫军,负责保护皇城安危。沈明轩却不愿留在朝廷做官,想要回乡做个教书先生,公主见他才华横溢,让他回去甚为可惜,于是跟他商议,希望他留下为国家选拔人才,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选拔制度。沈明轩也就没再推辞,留下做了伯乐尉(注:公主封的,专门主管教育和人才选拔的官职)。秋子凌也不想当官,如今战事结束了,他想回家看看父母。公主每次看到秋子凌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感觉很亲切。既然秋子凌想回老家,公主也就没有强留。
封分官职后冷宇尘、沈明轩都有了自己的事了,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冷宇尘忙着整顿军队,挑选更优秀的人才组成新的禁卫军团。沈明轩就更忙了,他要规划好全国孩子从小的读书认字,要挑选需要考核的内容,当然了,最着急的是要找一批读过书,有同样见识的人,一起规划才行。秋子凌见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于是就跟大哥、二哥辞行回乡了。
一路上,秋子凌路过几个村庄,看到很多人都得病了,死了不少人,还有在埋的、在烧的。秋子凌是学医的,感觉事情不妙。一路上他也给不少人瞧过病,发现病人的症状都一样。于是他找到当地一家最大的药堂铺,发现门口排满了人。一问之下才知道都是求药的。秋子凌找到药堂的掌柜问道:“掌柜的,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人求药?”
掌柜的说:“还不是瘟疫闹的,这兵荒马乱,灾荒年年的死了很多人,最近接连下雨,天气又热。竟然就出现了瘟疫。已经死了不少人了,也没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家只得买些清热解毒的药回去碰碰运气了。”
“掌柜的,您也觉得这是瘟疫,不是普通的流感?”秋子凌还是有点不愿意相信,要是瘟疫的话,事就大了。
“这还用怀疑,起初我也以为是流感的,可是吃药不见好,而且接触之后又很容易感染。而且死亡比例很高,十个人得病就有四个死的,闹得人心惶惶的,没病的也出来买药。我们这几天卖药,大家都蒙着面罩。小兄弟,你也带上这个吧,多少有点用。”说着还拿出了一块面罩递给秋子凌。
秋子凌连声称谢的接过了面罩带上,也相信了这个事实。他也不回家乡了,连夜写了一份书信,详细说明了瘟疫的情况,和需要紧急采取的措施。让人快马加鞭地送回京城的冷宇尘。
冷宇尘收到书信,见情况紧急,立刻禀告了公主。第二天公主召集群臣,把疫情的事跟大家说了,群臣也有从家里发来的书信,有些人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疫情状况的。同时公主也将秋子凌对防疫的一些建议都跟群臣说了。群臣都表示叹服,同时也提除了一些建设性的计策。于是大家都把当下的事放一放,全部都放到防疫上来,根据大家商议的内容大家兵分五路行动了。
秋子凌那儿也没去,就在当地和药堂合作。专门给人免费诊断,还定点跟踪了十名感染者,每日给他们把脉,并用不同清热解毒的药给他们治疗,观察他们治疗的结果,并一一记录。最后这十人还是不幸走了三人。这三人都是年纪偏大,平时身体就不好的,其他几人仅仅一周后,也就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