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出了名的心软,从不轻易吵架,当然更是很少拉黑人。
但今天拉黑了几个人。
其中有一个人,我观察了他好一阵。
他总习惯说噎人的话,让人哑口无言,又下不来台阶。
举个例子,这感觉就像是,
有人晒榴莲,他说,像小宝宝拉得粑粑。
有人晒恩爱,他说,黄昏恋。
有人晒大眼萌娃,他说,可惜是单眼皮。
有人晒稿费,他说,不够一顿饭钱。
有人晒晋升,他说,真不容易,可是爬了十年啊。
……
这些带点芥末味的点评存在于朋友圈,也发生在社群里。别人在群里与其他人相谈甚欢,他这种花式腔调每每扑面而来,弄地哑口无言,让人尴尬无比。
有人好心提建议,让他注意提建议的方式和场合,他并不以为然,自认为是揭穿皇帝新装的诚实小孩,别人都气量下,都不坦诚。
讲真,他或许是个诚实的人,但他这种说话的方式,让人如刺在喉,吐不出,吞不下,郁闷不已。几个拉黑他的人都如是说。
“话”人人会说,却不见得人人会说话。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从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如何更好地说服他人等方面来讲述了“说话之道”。
1、避免口头冲突
我的第一任务不是教学习如何说话,而是训练他保持拘谨,不要讲话,并避免口头冲突。你一旦反驳,那就要想一想,你宁愿要什么:一种暂时的、口头的、表演式的胜利,还是一个人的长期好感?你很少能二者兼得。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辩论、争辩、反对,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A在某投稿群里发了一篇公号文,摘要内引用了某个文学大咖说的一句话,但她犯了个错误:那句话其实是另外一位大咖说的。其实,群里很多人都注意到她的这个错误了。但有人选择了沉默,有人选择了忽视,因为他们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
L却呼啸而出,巴拉巴拉说了一堆,并毫不客气地指出:A,这话是xxx说的呢,你写文章也太随意了吧!
A半天没有吭声,估计一直在做输入和删除动作,衡量说什么话妥帖,才不让群主觉得她LOW。
如果这个A比较好面子,也许还会红着脖子会在群里和L争论不休,一群人静悄悄地,其实大家都在观战呢。
这样的争辩到底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要证明一个人错了?这样做能让他更喜欢你还是别人喜欢你?都不能!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该保持沉默时,避免辩论——天下之忧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
2、间接地指出他人的错误
间接提出别人的错失,要比直接说出口来温和,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
还是以上人物和冲突。只不过,场景切换到线下某次沙龙。A说错了引用言论的作者名字,B在众目睽睽下激动地打断她,指出并改正她的错误。
A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看得出她在极力克制。
B’却等A讲完后,私底下向她委婉地提起那个句子,她谦虚地说:我别无他意,只是隐约觉得这句话,XX先生似乎也说过,但有可能是我记错了,您可以查查。
试想,如果你是A,你会更接受哪种说服方式?
记住,即使你要指出他人的错误,也不要忘记:以友善的方式开始。
3、保全他人的面子
纵使别人犯错,而我们是对的,如果没有为别人保留面子,就会毁了一个人。
在一场项目提案演练会上,创意总监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A当场指出。即使在遭遇到创意总监驳斥后,A仍然争论不休。
事后,A的处境可想而知,如果创意总监是个大度量的人,且部门内部氛围一直很OPEN,那就无所谓。否则创意总监会有[损及尊严]的感觉,他觉得丢了面子,那A的里子恐怕就很难保了。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在内部会议上,创意总监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他气势汹汹,显露的是一副吃了枪子的皮相,将所有矛头指向文案策划A。
如果A是一个低自尊的人,她会觉得很没面子,内心惶恐不安,工作效率会更低,如果再玻璃心点,总监那歇斯底里的态度有可能会毁灭她。
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开始会使用[得到许多“是”的答复]的沟通方式。比如,先说同意的部分,先强调你同意的策略和文案部分,不停强调你所同意的这部分,再提要改进的部分。
这样交谈,无论是对上司还是下属,都是一种有效地说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