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境化德育?就是在日常生活、学习情境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情境分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比如集会中引导学生遵守秩序,积极参与,集会就是真实的教育情境;在马路边,让学生模拟上下车,这就是虚拟的教育情境。
情境化德育实践更接近教育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更好。我们做诚信教育,倡导孩子说真话。但说真话就好吗?老人生病,家人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要不要讲真话?遇到陌生人打听家人情况,我们要不要和他讲真话?只有具体到情境中,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教育目的。
情境化德育实践中的隐性德育,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远远超过显性德育。所谓隐性德育,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家长、同学的言行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包括提问范围、回应学生回答方式、讲解方式、座位安排等。这些行为中,教师对学生的平等、关爱、尊重、民主,就是最好的隐性德育课程。试想,一个只提问优秀学生的老师能带给学生平等的观念吗?一个无论对错不听学生解释的老师能带给学生尊重吗?一个管理起来声色俱厉的老师能带给学生关爱吗?家长生活中的言行,包括对待家人朋友的态度、对规则的遵守、对事情的分析等。这些言行中体现出来的关爱、敬畏、理性,就是最好的隐性德育课程。父母不孝敬老人,影响的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不遵守交通规则,孩子也会跟着学习;父母看待问题偏激,孩子也不会理性分析问题。再说同学言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体到学生中,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见面打招呼,错了说声对不起,得到帮助说谢谢,很简单的言行,就是最好的隐性德育。
家长遵守交通规则,为孩子做榜样,就是德育;教师把自己的自行车排放好,不需要学生来帮助,就是德育;同学把桌底下的垃圾捡起来,不需要同学清理,就是德育。无需说教,在情境中实践,德育落地会更简单。
当严厉的呵斥声变为静静的注视,当威严的批评变为亲切的指导,教育会更有温度。
情境化德育实践,结合生活、学习中的具体情境,改变你我的态度,让隐性德育落到实处。
改变,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