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互助组之家第271期:徐远的投资课。
从2020年开始正式接触投资理财。在疫情的加持下,经历过亏损近20%的低点,也有资产上涨10%的过程。当然,在没有变卖之前,都是数字而已。比较幸运的是,在这样的投资过程中,接受了相对较好的投资理念,没有过于受涨跌的影响,也算是锻炼了心态。而这次读徐远老师的《徐远的投资课》,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常识,投资常识的重申。这本书里,虽然有投资实践的内容,但重要的还是道,关于投资的一些基本理念与指导。
投资中有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如果侥幸赚到,也最终会失去。而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强调投资:投资是一场修行,一生一次,不会因你的不参与而离开你(不作为,也是一种投资,毕竟现金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而只有不断占用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而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清醒认识自己的认知边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比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更重要。
关于回报率
关于回报率,有三个原理是你必须记住的:
1.稳健原理:不赔钱很重要。
2.几何原理:算术均值是会骗人的,要用几何均值计算长期收益。
3.时间原理(复利原理):一个稳健的收益如果能长期维持,就会创造奇迹。 这个奇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称之为人类的第八大奇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克服自己的弱点,着眼于未来。希望你能仔细琢磨这个道理,迈出争取长期稳健收益的第一步。
关于投资
沿着投资决策的路径,把投资分解成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
1.买什么?这是投资工具的问题,要回答的是购买什么资产。
2.买多少?这是投资组合的问题,要回答的是如何分配资金在各种资产上,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
3.何时买?这是投资时机的问题,要回答的是“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的问题。
买什么
原则1:投资是做自己懂的事情,不懂的产品不要碰。
原则2:对于投资的每一个产品,都要搞清两个基本属性,即安全性和流动性。(注意,这里没有从风险与收益这个维度去看待资产,这是因为他们不是资产一成不变的性质,不是固有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需要不断的了解)
换句话讲,风险和收益不是事先给定的,不是你投资的前提和预设,而是你投资的结果。如果你一开始就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理解资产,去做投资决策,相当于从结果找原因,是本末倒置了,不利于你从本源上认识资产。 当然,风险和收益不是不重要,而是很重要。
买多少
买多少是合理分配资金,形成投资组合,是一个统筹考虑、全盘布局的概念。而不是为在单个资产上花多少钱,比如花多少钱买某一只你看中的股票。
通过购买多种资产,分散配置你的资金,你要同时达到三个目标。
目标一:保持流动性,其基本原理是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资产升值,这样才能做时间的朋友。
目标二: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的准确表达,不是不承担风险,而是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目标三:优化收益
何时买
何时买、何时卖的问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投资择时。投资择时,是三大决策里面最难的,做对了可以大幅提高你的投资回报,但是非常难以掌握。
关于投资择时,有一个叫作“美林时钟”的理论,是美林银行在2004年首先提出来的,是投资择时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就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和历史经验,把资金在大类资产中进行轮换配置,预计哪一类资产价格上涨,就开始配置这一类资产。 具体一点说,这个理论把资产分为4类,分别是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然后,相应地,我们把经济运行周期也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低迷(刺激)、复苏、过热(紧缩)、滞胀。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决定购买哪一类资产。
几类投资标的的理解
股票
买股票,买的可能是两种东西:一种是现金流,也就是现在的盈利和分红;另一种是期望,期望未来的盈利和分红,这时候的投资回报表现为股价上涨。
驱动股价涨跌的因素分为三类,分别是:宏观全局因素、中观板块因素、微观个股因素。
1.股价的涨跌有三类原因:宏观全局因素、中观板块因素、微观个股因素。
2.这三类原因导致的风险,我们分别称为:系统风险、板块风险、个股风险。其中系统风险是不能分散的,板块风险和个股风险是可以分散掉的。
3.投资的时候,可以购买你看好的资产,同时对冲掉不必要承担的风险。
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简单概括为ABCD,ABCD分别是四类核心技术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分别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大数据(Big Data),这些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未来信息科技类股票,会有比较好的前景。
消费、医疗、科技三大行业是未来投资的重点考虑对象。你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三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哪一个最强,分别对应哪个行业?这样的思考,可以帮助你决定在哪个行业上配置更多的资金。
以后买股票,要想找一个护城河宽的股票长期持有,那就在直接面向居民的品牌里面找。居民品牌还有一个隐藏的性质,就是抗风险能力强。为什么这么讲?这和前面讲的护城河是不是一回事?不是的,前面讲的护城河说的是长期的潜力,说的是竞争对手很难赶超,抗风险说的是短期的、逆周期的性质,说的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居民品牌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一个说的是长期潜力,一个说的是短期抗风险,是两个问题。 居民品牌为什么抗周期能力强?因为其特点就是家庭会直接购买这些产品。不要小看这种直接购买,直接购买里面隐含着两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性质: 1.居民习惯变得慢,这和护城河理论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把这个逻辑应用在短期周期上,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居民依然会购买,因此居民品牌受经济下行的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逆周期的性质。而且,居民消费是很稳定的,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也很稳定,下降很少,这也意味着居民品牌的抗风险能力强。你可能经常听说医药、食品是逆周期行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居民购买,一般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赊账。不赊账,就没有应收账款的问题。
债券
债券定价的基本规律,就是债券价格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反向变化。
关于利率风险,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你购买的债券的期限越长,价格波动的风险就越大。10年期的风险大于5年期的风险,5年期的风险大于1年期的风险。而短期债券的价格波动,比如3个月到期的债券,价格波动是很小的,但是回报率也低。要买长期债券,获得高一点的回报,就要注意利率波动的风险。
基金
挑选基金可以概括为挑选基金的“五大要素”,先讲最重要的第一个要素,我称为“业绩为王”——不是说挑选业绩最高的,而是挑业绩最稳健、最好的。
如何衡量基金的稳健程度呢?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指标作为参考:一个是夏普比率,另一个是最大回撤。夏普比率是越大越好,最大回撤是越小越好。
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是根据经济学家威廉·夏普的名字命名的。他发明了资产定价模型,并且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简单说,夏普比率就是回报和风险的比率。直观上讲,就是为了获得这么多回报,这只基金承担了多少风险。如果这个比率比较大,说明这个基金的性价比比较高,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太多的风险,管理比较稳健。 夏普比率的计算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基金平均收益减无风险利率,再除以基金收益的标准差。之所以减掉无风险利率,是因为我们总可以获得无风险回报,由此得到的超额回报,才是承担风险得到的收益。这个无风险利率,可以用货币基金利率来衡量。至于标准差,测量的是基金风险,标准差越大,说明基金收益波动越大,也就是风险越大。 当然,这个数据并不需要你自己去计算,在基金介绍中很容易查到。
房产
房价增速=收入增速+物价增速+城市化速度
房价增长太快,购房压力大,房价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有很大的争议。关注归关注,争议归争议,对于房价的客观规律,还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用情绪替代思考,用愿望代替规律。
房价收入比其实是一个误导性很强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隐藏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设。比如说,用房价收入比衡量房价高低,实际上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就是只要你有平均收入水平,就可以买房。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城市的房子只有中高收入的人才买得起。在主要国际大城市,都是只有一半的人有房子,另一半人是要租房子住的。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算房价收入比,不要用平均收入,而要用中高收入。
衍生品
衍生品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零和游戏。指数基金之父芒格对衍生品的憎恨是一贯的,他曾经这样说,衍生品是这样一种东西:把一些没你聪明的人,诱骗到由你制定规则的赌桌上,然后让他们把钱输光。芒格向来不喜欢赌场式的投资,觉得这种零和游戏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其次,他也厌恶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把整个国家最聪明的年轻人,用金钱诱惑到这个赌场中来。
关于资产配置
在配置资产的时候,要掌握三个原则:上车原则、平衡原则、调整原则。
上车原则,说的是没买房的家庭要先买房上车。房产不仅安全,回报率也高,而且附加着很多社会资源,还有很高的心理价值。综合看,房产是很好的投资,还没买房的家庭,要先买房,再考虑其他。
平衡原则,指的是要平衡配置金融资产,兼顾流动性、安全性、成长性。如何平衡?就是要综合考虑,把资金平衡配置在货币基金、债券、股票等大类资产上,不能太偏。现实中,很多人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太保守,一种是太激进,都是没有执行好平衡原则。
调整原则,指的是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资产配置。比如,年轻人可以适当多承担风险,适当增加股票类资产的配置。退休的老年人要更注重安全,多配置债券类资产。再比如,高净值人士要多注意资产的安全性,增加安全资产的配置。
基金定投是个好的工具,尤其是场内的基金定投。
关于机会
切忌贪心。你不可能赚所有的钱。一定要记住。
所以,不要问会不会错过好的投资机会。资机会很多,没有哪一个是不能错过的。市场涨涨跌跌,机会总在那里。问题的关键,不是市场里有没有机会,而是你能不能持续抓住机会,持续地多赚钱,少赔钱。
在投资的世界里,没有奇迹,如果有的话,就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稳健的收益持续很长时间,就会创造奇迹。
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是为了折腾,而是为了不折腾;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智慧,管住自己的折腾之手。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你才有可能慢慢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随着认知边界的拓展,你就可以慢慢做一点主动的资产配置了。
关于自我认知
书中的这段话最有意义,直接摘录下来:
有效市场假说很重要,对我们日常的投资有重要的启示,我把它总结成两句话。 第一句,既然市场是高度竞争、高度有效的,那就不太会有那么多容易得到的盈利机会。所以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应该专心于自己的工作,投资股票是很难的,还是买基金比较划算。买基金的时候,如果找不到特别靠谱的基金,找不到你的巴菲特,买指数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句,现实当中我们很多人喜欢自己做投资,自己去研究股票,这也是可以的。这个时候你要明白,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趋于有效的竞技场。这时候你见到一个投资机会一定要反复思考,要想一想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这个投资机会,你是提前得知的信息,还是获得的第N手、前面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的信息?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的话,这可能是一个陷阱,而不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