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的消失过去---三毛
青春究竟是什么?
青春究竟是什么?大概是生命过程中完完整整一段彻彻底底属于原始自己的时光。所以它常常显得迷茫,朦胧而放纵。一旦逝去,当生活赋予的责任指清道路,它便永久的成为记忆,在之后的生命过程中发酵,发酵,至醇至厚。以致于多少年后,成熟世故的我们总执着于回忆,心升无数波澜。
青春时期的我们开始思索周边一切的意义,我们会莫名的感动,会莫名的伤感与迷茫。外界或是因为忙碌,无暇顾及处于该阶段的我们,或是采用他们所理解的方式来灌输我们生活的意义。但是初始成长的自己,萌芽的内心世界一开始就裹着厚厚的壳子,只有在自己感知外界的时候才出露出敏感的触角 ,一旦有或软或硬的外在指示,便会层层保护,拒绝接受。
青春时期的时间,一半在春日的艳阳里,干净的纤尘不染,那时的我们属于自然的一份子,仿若草木精灵,我们的内心世界属于自然。会心而笑,只是为了一切一切的美好,满眼的生机与动力,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欣欣向荣;另一半则在淅淅沥沥,连绵不绝的雨雾里,我们渴望认知这个世界,我们只是执着于认识这个世界,但究竟为了怎样的答案,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那时的我们会有莫名的委屈,没来由的哭泣。没有人知道是为了什么。雨就那么一直淅淅沥沥,编织成的雨雾朦胧了视线,焦灼的内心驱动自己走出去,可是连绵的雨雾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湿透了自己,也走不出去。因为雨下在心里。三毛在《雨季不再来》中写道“有时候,我多么希望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可是,没有这样的人。
青春的世界,困于不知名的迷茫,内心还滚动着安耐不住的热血。外在世界忙于用圭臬三观来塑造我们。叛逆的内心往往会把自己引入另外的方向,虽然生命最终会归于轨道,那段时间的叛逆倒往往成为了最为鲜明的记忆。青春时期本无好坏,外界的热心指导反而使得“坏”成了最为被认可的方式,多少人会因逃课,翻墙,打架,弃考,吸烟,顶撞师长等“劣迹”而被津津乐道。有的则会走向更为极端的“坏”,他们因为对外界的不解,或者因为觉得让周遭世界失望,内心有愧而选择性隐藏至善的自己,用刻意为之的“坏”来抚慰挣扎的内心。多少人曾经因为《灌篮高手》中“教练,我想打球”这句话哭的稀里哗啦。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们从三井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曾经也叛逆过,但是那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凡事皆有节点,我们怀念青春,怀念那个曾经的自己。 有人说青春在高考散场后结束,因为那是最后一次按照外界的要求,自己毫无招架之力的逼迫自己。有人说青春是在大学四年后结束,因为已负在肩的责任,我们在奔赴各地的列车上挥手作别,青春散场。然而它终于还是逝去。消失在浓密的初夏时光里。我们一路迷茫,终是在四季轮转中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