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刚过,食堂饭未好,我信步往街上走去。路上行人已不少,才记起星火今天当场。
虽然天才刚亮,背着背兜,提着筐,挑着担子赶场的,已是络绎不绝,沿着镇政府门口公路上走下来,往老街方向行去。
老街不长,前后不过三五百米,也不宽,就一条五六米宽的公路加上两边的铺子。街头两侧早餐店已坐了三三两两的食客,互相大声打着招呼,大都是附近赶场的老人。
往前左边一个小巷口,两侧摆满了竹篾制品。筲箕、簸箕、米筛、箩筐、背篼等等,农村日用的几乎都有。几个老人守着各自的摊位,等着顾客上门。我问了一下价格,几个老人也不介意我只问不买,七嘴八舌地跟我介绍:米筛二十五,属于精细活,一天才能做一个;背篼十一二块,动作快一天也就做两三个;大簸箕六十,两天差不多才能做一个。我默算了下,这些老人在家辛苦编织一天,也不过挣二三十元钱,还不说把这些东西拉到场上所耗费的时间、劳力或者运费。
走到老街中间十字路口,则是卖水果的摊区。大多摊位都是一大背篼,外加一个竹筛,各色梨子码得高高的。一走过去,摊主们就喊“梨子一块了!买几斤嘛?”“这梨子好吃得很,你尝尝!尝又不要钱!”“你看这梨子又大又好吃,才一块五,买几个尝尝看!”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像我一样驻足问价的却几乎没有。一背篼梨子大概五六十斤,就算顺利地全卖完,最好的也不过七八十元,少的不过三四十元。据我所知,从金盆村步行来赶场的话,差不多得走接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如果搭摩托得十到十五元。不算采摘,光是运出来到卖出去,估计大半天也就几十块钱的收入。
往前几步就是农贸市场,口子上是一些农民摆的口袋,有的卖米,有的卖绿豆。我问了一下,绿豆五块,米二块五。在这儿摆摊的都是一些老人,也不主动向路人推销,几人就那样或蹲或站着。我过去问价的时候,摊主有的说他的是黄壳壳绿豆,又饱满又光亮;有的说他的是黑壳壳绿豆,本地绿豆最好吃。看我搞不清楚,旁边的人也会搭话教我识别,原来光亮大颗的是黄壳良种绿豆,灰扑扑小颗的是黑壳土绿豆,据说黑壳的比黄壳绿豆好吃些。这边一个摆摊的大爷还提醒我:绿豆不要洗,轻点放锅里才容易煮耙,才好吃。今年绿豆收成不是很好,多的一家有五六十斤,少的只收到了几斤。
农贸市场里有个自售区,都是农民售卖自家产的瓜果蔬菜。摊子上东西也都不多,大多是一个背篼能装下的样子。苦瓜丝瓜莲藕辣椒,都不贵,苦瓜好的二块五、三块,一般也就两块一斤,其它菜平均下来也差不多这个价。一背篼多的三五十斤,少的只有十来斤,也就是说最多能卖百把块钱,一般的也就三五十块钱。同样的还要除去路费,就算不计种植成本,也就挣个几十块的辛苦钱。
山村农民,靠土地种植发家致富实在太难。一个是自然条件太差,山高坡陡土薄水少,适于种植的土地不多,难以形成规模化;一个是交通困难,有些村社现在公路还不通,就算通了也路远费用高,造成成本趋高难下。遇上丰年或许能挣到几个辛苦钱,遇上年成不好,不单白辛苦,还得亏老本。
场上没见到几个年轻人,随处可见的都是风烛残年的老年人。山村农民稍有劳力都已进城务工,现有政策还难以激发他们回乡发展的热情,脱贫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