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老师读《史记 伍子胥列传》之八
【原文】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许。包胥立於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於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於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後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於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彊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解读】吴国破楚之后,伍子胥开始个人的复仇。曾经杀害他父兄的楚平王早就死了,继位的楚昭王也逃了。伍子胥就把平王的幕扒开,用鞭子抽打平王的尸体三百下。有人说伍子胥报仇方式太过分。我倒觉得可以理解。他的父兄被杀后,他逃亡,忍辱奋斗十余年,终于等到报仇的时刻,哪还管方式是否恰当?可谓君子报仇,报仇十年不晚啊!
再说申包胥,他跟伍子胥是朋友,但是两人志向相对,伍子胥因为个人私仇要灭楚,申包胥因为是楚臣所以要救楚。这里表现了司马迁写史的重要立场——没有统一要求的英雄,只有光彩照人的个体。伍子胥和申包胥,虽然立场相反,却都是英雄,都是讴歌的对象。
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开始秦国不同意。申包胥就在秦廷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无道,有这样的臣子,不应该续存吗?”于是派五百战车去救楚,打败了吴国。秦国能出兵,除了申包胥的个人努力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楚昭王,是秦女所生,是有秦国血亲的。第二是,从诸侯的力量格局中看,秦国不希望吴国独大,这违背秦国的生存利益。
除了秦国出兵,吴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吴王阖庐长时间在楚国,他的弟弟夫概竟然谋划国内政变,偷偷回吴国自立为王了!吴王阖庐的位子本是刺杀堂兄弟得来的,这次轮到他的弟弟上演“故事”了。幸亏阖庐及时回国,评定了夫概叛乱。夫概投降了楚国。两年后,阖庐再伐楚取胜。楚国害怕,把首都从郢迁到鄀。此时的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春秋一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