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他们野心勃勃,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为求改变而勉强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这就是欲望和能力不匹配。 ——《微习惯》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微习惯》,全名叫《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还觉得是那种所谓成功人士吹捧的畅销书,听起来像是啥传销组织的鸡汤读物。
看了下简介,还是决定读一读,读完之后果然是真香。
我稍微梳理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把这本宝藏读物介绍给大家。
针对人群
1.知道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但总是没办法养成。
2.给自己定了完美的计划,尝试好几次都坚持不下来。
3.明明忙碌了一天,但是躺在床上回顾一天依然感觉不到充实,甚至依然会焦虑。
4.重要的事永远一拖再拖。
(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因为这就是我啊。)
什么是微习惯
1.微小的习惯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
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
通俗的理解,微习惯就是微小到不可思议的习惯,小到你不可能失败。
每天睡前看30分钟的书,你可能要挣扎一下才能做到,因为30分钟的手机更好玩。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只需要翻开书或者打开电子书看两页,这很容易做到。
2.稳定的习惯
你肯定会想每天看两页书,什么时候才能把这本书看完,每天只做1个卷腹什么时候才能练出马甲线。
即使你今天真的只做了1个卷腹,睡前只看了2页书,你还是会有种罪恶感,觉得这只是在自我欺骗。
但问题就出在这,我们总认为我们能做更多,但实际上我们又无法长久坚持,这就导致我们一直在愧疚和自责中挣扎。
人们在设定目标时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把动力和精力水平的剧烈波动考虑在内,总是假定自己在实施的时候自己的大脑会处于最完美的状态。而事实上,当任务真正摆在你眼前的时,你的身体就开始和不愿意转变到理想状态的大脑战斗,而80%的情况都是大脑胜利。
也就是说,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是假定自己的意志力、精力、专注力等因素是完备的。
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坚持运动半个小时,觉得自己是个精致的猪猪女孩,心情不好的时候只会觉得谁爱运动谁运动,莫挨老子。
即使是感觉今天心情还可以,想到今天还没有完成30分钟的运动量,依然会一边觉得罪恶一边玩手机。
动起来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自律。不想动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人们总是有无穷的欲望,但我们把欲望放错了地方。
开始于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目标,欲望就会驱使你去做更多。
当你决定动起来做一个深蹲,你就会想再多做几个,直到已经感觉到腿有点酸,你甚至会想,再坚持一下,再做几个。
这种欲望也就变成了一种想要改变命运和尽快成长的强烈愿望。
这样你每天都会抱着这种愿望,在完成微习惯的基础上多做一点。
微习惯的力量
1.超额环节
当我们以那个小到比不可思议的微习惯为目标时,我们总能够超额完成任务。微习惯的超额环节,这正是微习惯的一个关键策略。
微习惯能够极大的帮你节省意志力,专注力,动力等让你动起来的因素。
因为让你动起来的并不是强大的自律,而是那个小到你不可能会失败的任务,完成任务毫不费力。
你每次能够超额完成多少,才是取决于你的意志力和精力等其他因素。
事实上,意志力、专注力和精力也是需要锻炼的。
刚开始你只能超额完成10个深蹲,有时你能完成20个,情绪爆炸的时候只做了5个,但随着你不断坚持每天做1个深蹲,你的超额量会越来越高,也会越来越稳定。
2.消除恐惧
试想一下,你计划每天运动30分钟,但都是勉勉强强的完成了和你计划每天1个深蹲,基本上每天都超额完成30个,哪个能带给你更大的愉悦感。
微习惯带给你的愉悦感会想让你更加有动力坚持下去。
如果一上来就给自己制定一些繁重的计划,会无形的在心理上施加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是恐惧会让你站在原地不想迈步。
虽然有些时候压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期末考试的时候,但那也仅限于期末。过重的压力是不利于习惯的养成的。
行动是征服恐惧的最佳武器,迈出第一步会消灭恐惧,即使不能马上消灭,总有一天也会的。
微习惯能帮助你迈出第一步,因为你的大脑不会对你要做的事产生任何恐惧,因为你不可能连1个深蹲都做不到。
微习惯就是用一种安全感,给你力量的方式让你消除恐惧。
当你利用微习惯走出第一步,每天完成1个深蹲,就是完成任务,这样在你睡觉时心中就会有成就感,尤其是连续很多天都是这样,便会产生想要继续进步的欲望。
你听说过成功会导致成功吧?
事实确实如此,成功者比沮丧者更努力,是因为他们已经成功了,成功能点燃热情,激发行动。
微习惯也会帮你做到这一点,你会很有成就感,而有让自己继续成功的愿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还是有点怀疑微习惯的可靠性。要想有个好身材,每天一个深蹲或者一个俯卧撑真的有用么?
我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个道理: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打好的基础之上。追根溯源,你会发现一切都始于那一小步。
小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是帮助我们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它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习惯,或者完成一个更大的目标。
很多人都听过“养成习惯只需要21天”这个定律。其实我想说,这都是bullshit。
21天能否养成习惯取决于这个习惯的难度。
还像之前说的那样,如果一开始就在脑海里灌输,你要完成怎样怎样牛逼的目标,这样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从小到不会失败的习惯开始做起,这样能保证你每天都能完成那个最低标准的量。
我知道,人是不会那么容易满足的,而且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我们都希望能够快一点看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
微习惯没有设定上限,你不想做那个每天只做1个深蹲的人,你觉得自己可以在健身房练一个下午。没关系,你可以随便练,没有上限,只要你能保证你第二天还能完成最低要求。
所以你只要达到最低目标,它还是会成为习惯。
一旦它成为习惯,你会处于在它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的完美位置。
记住,超额完成一件事情的完美基础是,这个微习惯行为已经存在。
微习惯不会阻碍你进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小小的花火是不会阻碍一场大火的蔓延。
但如果没有那个星星之火,那么一切都无法成立。
微习惯的规则
微习惯就像是一场小孩子的游戏,但游戏就要有规则。
如果你设定每天做1个俯卧撑,这轻轻松松,你一口气做了50个,如果不累,你做100个都没有问题。
但只要明白,你第二天的任务不是100个,也不是50个,而是1个。每天做1俯卧撑就已经是成功。
明白这个规则很重要,微习惯就是用很小的努力完成微小的目标,为你降低意志力的消耗。
我们能拥有的最大的武器就是坚持,因为这是让行为转变成习惯的唯一途径。
大目标写在纸上面看着很漂亮,但只有行动才算数。目标渺小、结果丰硕的状态可比反过来的情况要好得多。
ok,书就介绍这么多,下面说说我个人感受
我刚开始实施微习惯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不安感。
躺在床上回顾一天,觉得就这么简单的完成任务了?(人啊,真是无可救药)是不是我漏掉了啥,但我还真没有。
后来我有意识的去做一个对比,发现利用微习惯完成的任务量和用满打满算的计划表完成的任务量是差不多的。
但微习惯明显让我觉得轻松愉悦很多,很多任务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微习惯还可以帮你减轻负重,分解任务。比如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决定发一篇文介绍它。
按我以往的习惯,肯定是等书看完了,再去做这件事。
等我想开始写的时候,想到文章的结构,内容,排版,配图,题目,简介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开始头大。
因为这是本好书,我想介绍好它,不想让它毁在我手里,一想到这是个大工程,无形的压力会使我一拖再拖。
之后我把任务分解,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
1.每天打开电脑,把一些可以用到的素材敲到电脑里。
2.每天打开电脑,写100个字。
其实真的让我写100字我绝对不会满足,只是这100字的目标让我很容易动起来,而一旦动起来了,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基本上每次都能写1000多字
我计划每天打开电子书看2页,但我看都远远不止2页。这本《微习惯》我是花了5天看完的。
读课外书这件事情,并没有人给你设定时限,但你只要看了,就一定比没看好。所以很适合设定成微习惯。
大概就说到这,我还是强烈建议你自己去看看这本书,毕竟我的介绍是对这本书的2次加工,等于说是我吃过的东西然后………emmmm我就不细说了,你自己体会
我相信等你看过之后,开始实施微习惯,会跟我一样一直念叨”这真xx的神奇“。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觉得本文中有些逻辑不通或者明显的漏洞,我强烈建议你看一下这本书本人,作者本尊在书中有更加有力的论据帮助你实现自我管理。
下载藏书馆APP即可免费借阅。
更多精彩,关注公众号"虚度青年"
"相信每个被虚度的时光,终究能找到虚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