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往往只有人们意识到某样事物的重要性,才会认真对待它。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离婚率从0.96%一路高歌到3.1%。有人拿大环境反驳,近几年经济不好,但那只是影响结婚率。离婚率的升高既代表着世俗规则对妇女的压迫降低(因为以前离婚妇女受歧视严重),更代表着夫妻关系不和睦。
一起听一个故事:夜深了孩子们在打闹,咯咯的发出笑声。丈夫很生气:老婆,你就不能让孩子们安静点吗?妻子则回答:让他们玩一会儿,反正很快就睡觉了。故事中丈夫的潜台词是:老婆不懂体谅我,工作一天了我想好好的安静独处。妻子的潜台词则是:他又来了,天天抱怨个不停。如果夫妻二人不能很好的理解彼此的情绪并做出合适的反应,接下来的故事很可能是这样:丈夫握紧拳头恐吓妻子,妻子不得不屈服,让孩子们上床睡觉。积年累月的小事堆积,终有一天会爆发。
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化解矛盾呢?因为二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要知道,专门存储记忆的地方是海马体,而记录情绪的却是杏仁核。现代社会注重合作,当我们与他人发生了冲突时,我们会倾向于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虽然我们很快就能忘记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我们的情绪却一直记得。同时,杏仁核会简单的将事物和储存的情绪的匹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见某个人,某个东西觉得很亲切或很厌恶。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杏仁核也一样,存储的坏情绪越多,越容易泛滥。一件件小事的坏情绪积累,让你带着坏情绪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对方,哪怕对方做的好觉得也就一般,做坏了的事情则被放大,成为一个大缺点。于是外人看来好好的一对夫妻,怎么说离就离了呢。他们都没有注意自己的情绪问题啊。
我们将意识不到自己情绪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称为“情绪盲”,他们什么都好,但就是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这并不是个例,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宗教主义、亲族主义开始没落,个人主义逐渐兴起,沉迷于手机电脑的孩子越来越多。在以前,如果你伤心抑郁会有人安慰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只能自己面对,要是无法从情绪走出,跳楼自杀等事情就屡屡发生。
我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近二十年关于孩子的热搜新闻是这样的:小说有害孩子身心健康,禁止课外读物;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呼吁游戏防沉迷系统;孩子沉迷刷视频,家长举报短视频平台……无论小说,游戏还是视频,都不应该沉迷。但这些真的是孩子教育的根源吗?孩子希望娱乐放松的情绪才是根源。如果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娱乐方式,家长们胸中的大石才会落地。
我们接受过智商教育,但很少有情商教育,情商指的就是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绪很容易失去控制:信息从丘脑到杏仁核的时间仅仅是丘脑到大脑皮层,再到杏仁核时间的一半。负面情绪会让人思考迟钝麻木,若是情绪瞬间压倒理智,我们会做出极其疯狂的事情,不少杀人犯在回忆杀人过程时记忆一片空白: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一片麻木,我根本无法相信我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就是因为情绪脑控制了你的身体,理智完全失去作用了。
情绪就像我们的另一幅身体,拥有它我们感到很自然,但是若失去对它的控制,好比小鸟失去了翅膀,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我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情绪的价值,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