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自开空调睡觉后,哥哥从每天七点多的自然醒,一下变成强拖硬拽才能强行睁开那睡眼朦胧的单眼皮双眼。
今日七点四十被拖起来后又倒在了沙发上。眼看着来不及吃早饭,面临着上学迟到(幼儿园八点半关门,我们固定在八点一刻到校)。
几遍催促后,哥哥还是无动于衷。
“想想你还有五分钟时间,我看你贴画还有一个洞就集满了吗?赶紧吃饭,可以奖励贴画。你知道你的贴画可是很珍贵的。可以换你喜欢的吃的玩的。”带着引诱对他说。
没想到小家伙腾的从沙发上起来,“好的我来了。”
这比打骂、哄劝的效率要高一百倍了。
哥哥喝了一碗豆浆,但是没有吃别的东西。我也就没有勉强。因为幼儿园还要吃点心喝牛奶。
我们刚出门,阿姨拿出一袋小垃圾让哥哥带下去。
哥哥接过垃圾说:“那可以奖励我贴画吗?”
阿姨爽朗的笑出:“那你还是给我吧。这是你份内的事情,为什么要奖励你贴画呢?”
哥哥看看阿姨,露出一脸疑惑。
转头看到地上还有一袋大垃圾,顺势弯下他的小身体,另一只手拿起垃圾向电梯口走去。
前一段时间有写出,也怕“贴画机制”会让孩子变的功利性。
但是经过调整、观察,自有奖有罚,积极奖励,我们的相处变的轻松,孩子们的管理变的容易。
人本来就要有愿望,有目标,生活才会有趣。自律对于成人来讲都非易事,对于还连一些基本习惯规则都欠缺的孩子,更是苛刻了吧。
给孩子一些激励,其实也是他们的动力。
与其大呼小叫,体罚斥责不如来一些小手段积极的引导。
今日在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一书中,看到《儿女》这一章节,更是坚定了这一做法和信心。
原来伟大的学者朱自清也曾被儿女忧心烦恼。
作为父亲,虽知道“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闭了眼抹杀孩子们权利是不行的。但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和普通父亲一样,采用体罚、斥责的方式,野蛮的对待孩子。
但这也并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安静、懂事。
后悔在孩子幼小时候,自己对待孩子的粗暴,让孩子受了不少委屈和疼痛。但也做出真诚检讨,予后人也是经验:
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大概孩子过了三四岁,上了幼儿园,我们对待孩子的耐心就是下降趋势。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遵守各种规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求高了,责备就多了,孩子就越来越不听话了。
想通这个,一切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