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份买了“名师优课”的作文专题研讨课,到明天该关闭了。昨天才猛然想起,这真金白银换来的优质资源到现在才只看了两节!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原想着花了钱的课程,非比免费的午餐,出于对血汗钱的珍惜也一定要认真学习。谁知花了钱就好像进了保险箱,总觉得可以留着慢慢看,竟心安理得地搁置起来了。购买的时候明知是有期限的(买的时候还腹诽这个平台不地道,交了银子还不能永久回看),却总想着三月还早,还早……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最后期限。幸亏这两天考试,空余时间多了一些,否则,即便是突击,也学不完了。银子白花了!真令我汗颜!
今天一早起来听小丁老师的讲座《抓住文本特质,实现读写融合》。务实的小丁老师所谈理论不多,但实操性很强,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我们以实实在在的示范。他提出语文教学要做到“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创设真情境的学习。
一、写作教学“六真”课堂
真情境: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或是教者为实现某种教学需要创设的基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凝视、倾听与静思,获得真实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眼有所见,心有所动和所感。
真任务:真实的写作任务,明确的训练指向,是达成写作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真实而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及时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让写作训练有序而扎实。
真作品:没有写作训练的写作课,是虚假的。所谓“作品”,就是学生依据写作任务,在课堂“现场”的写作活动中形成的习作片段或其他形式的成品。这样的“现场”作品,才使得后续的课堂对话有了鲜活的凭借。
真诊断:形成真问题聚课堂焦训练的目标,即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才会具有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与学才会真实发生。
真评价:面对学生真实作品中的真实问题展开的评价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在这样的循环训练中激活思维,给子方法,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二、黄厚江先生谈“好的作文课”
1.一定有写的过程,以写为中心。有教师引导之下的写的训练:有对写作的认知,有对写作思维的打开。
2.要有学生写作看得见的成长。
3.学生写作问题的暴露,教师能让学生意识到这样写不对;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能写的更好。
4.一堂好的作文课最起码有两次写作到三次写作。教师要通写作,聚焦问题,现场写作交流,教师瞬间把握住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在二次写作中有过程的推进。
5.体现老师的作用。唤醒学生、让学生觉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