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阅读:《结构思考力》

一、看包装(1分钟)

1.1 书名(主副标题)

《结构思考力——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达有力》

1.3 作者:

李忠秋★★★★★

1.2 建议上架类/中图分类

C93管理学

1.4 书封

书的背面挺有意思,符合SCQA,S情境是职场,C冲突是思考和表达杂乱无章、组织效率低,Q问题则列出了一些大家针对冲突出现的思考和表达问题,A答案就是本书的结构图,通过明确结构思考力的三个阶段五大步骤来解决列出的问题。

1.5 策划机构/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1.6 版次和印数

2014年9月第1版,2016年12月第15次印刷,可见本书还是挺受欢迎的。

二、看整体(目录+序言,4分钟)

2.1 目录结构

作者在封面就列出来了:结构思考力三阶段五步骤

  • 基础:第一步 明确理念打基础
  • 构思:
    • 第二步 基于目标定主题
    • 第三步 纵向结构分层次
    • 第四步 横向结构选顺序
  • 演示:第五步 形象表达做演示

2.2 本书目标

讲解结构思考力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读者思考更清晰,表达更有力

2.3 目标受众

职场人士

三、看细节(关键词,重点章节,10分钟)

3.1 列举若干关键词

结构思考力、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MECE、结论、理由、现象、事实、观点……

3.2 本书诚意度:★★★★★

四、下判断(1分钟)

4.1 本书对我当下的价值:★★★★★

4.2 建议在何时继续阅读?

  • [√] 越早越好
  • [ ] 写入目标
  • [ ] 以后再说

4.3 建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

  • [ ] 随便翻翻
  • [ ] 分析阅读
  • [√] 合入主题阅读:思考
  • [ ] 其他:说明

五、粗阅读(15-20分钟完成)

写读书感受,不超过300字

通过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诚意,一方面,作者在导论中指出了本书侧重于思考清晰的分享,而呈现和表达的具体技巧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也就是说,作者的重点是分享思考方法。另一方面这本书本身就体现了其结构思考力理念和方法,结构非常清晰,表达有力,没有什么废话,给我干货满满的赶脚~

大致翻完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老师讲的大部分东西我都见过,什么金字塔原理、MECE原则、SQCA、归纳演绎……再看后面的参考文献,大部分我也见过,还有几本是读过的。重点是“见过”完全不等于“会用”,之前读书更多的时候只是收集知识,而没有消化运用。另一点是自己学得不深,都只是学了些皮毛,所以只能用“见过”来形容。看看作者深入浅出的水平!


六、练习回顾

练习用时:45min

写本文用时:1h30min

问题:

  • 粗阅读掉细节的坑。预计粗阅读用时15分钟,实际上是30分钟。特别是前面两章,明显速度慢,看着看着就看细节去了。到中间反应过来,就真的是“翻翻”了,看看大小标题,看看首尾句或首尾段。
  • 另一个问题是,感觉自己根本“不会”粗阅读。

解决:

回头读了易仁永澄老师领读的内容,读了张五常先生的读书法,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相关的内容。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什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张五常

综合说来,对现阶段的我,粗阅读做到“快速翻看,只看重点句子,抓关键词,形成大概的印象”就OK 了。

感想:

  • 写下来形成文字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像对书封的看法就是写的时候冒出来的。
  • 写下来也更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写粗阅读的感受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在读的时候没有目标,走马观花。回头就看到永澄老师在粗阅读那里强调的“保持较快速率阅读”“关键是找到关键词”。
  • 以前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在笔记本里还搜到了自己以前写的检视阅读笔记,然而现在都还给作者了(或者说练得不够,还没完全学会)。近一年多更是没有高频率地读书了,而且就算读基本上也是浮于表面,可能从头读到尾就完了。接下来要好好学习读书方法并实践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