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不能吃,那是我的蛋糕。”
“妈妈,你不能拿,那是我的玩具。”
“不给小朋友玩,这是我的。”
经常会听到2~3岁左右的孩子说,“这是我的”,即使父母和孩子解释了很多次,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但他还会据理力争,有时还带着委屈的泪花,“这是我的。”
而有的家长会很气愤和失望,孩子怎么这么小器,并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其实家长所谓“自私”的表现,是小孩子在学步期发展中很正常的行为,家长们可不要冤枉了孩子呀。
一、对孩子期望太高
你可能都会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形,家长带着孩子在路上走,碰巧遇见邻居大爷大妈正买菜回来,老人总喜欢逗孩子。“你手里的玩具给爷爷玩会呗,或者你的好吃的给我分点呗”。
当孩子坚决地说出“不要,这是我的。”这时候很多家长们先是好声规劝孩子,让孩子去分享。但孩子根本不会理会家长或者开始哭闹起来,最后邻居和家长一起开玩笑地斥责孩子,“你是个自私的小器鬼”。
很多父母都期望孩子是一个乐于分享或者能够让出他们最喜欢的玩具,表现出慷慨的孩子。但事实是两岁以下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是自己世界的中心,这不是自私,而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进程,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他自己的。
二、在孩子世界中只有"我的"
当儿子看到我的包时,就会好奇地要拿来翻一翻,当我要收起来时,他就会大声喊,“这是我的,不给你。”
我会尽量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这是妈妈的包,但是他就是抓着不放,一遍一遍的说,“我的包”,他对其他的电话、玩具等都是如此的态度。
在孩子反复强调“我的”阶段,如果家长了解了这是孩子成长期的发展阶段,就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争论上,可以试着说:"你喜欢妈妈的钱包,想帮我拿着吗?"不与他争论,而是给孩子提供做出贡献,帮助你的一些途径,为他的世界观留出空间。
在孩子度过这一发展阶段之前,无休止的争论所有权没有意义,如果你试图纠正他的想法,会造成权力之争,或许还会影响未来孩子与合作的基础。
三、在学习分享时孩子可能动用武力
学步期的孩子既缺乏语言能力,又缺乏社会能力,当他们在一起玩耍时,很容易因为能力的缺乏而变得沮丧,当他们缺乏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时,就会出现打人或其他攻击性行为。
尤其是孩子们在一起玩或者在互相抢夺所有物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生肢体的冲突,家长此时要告诉孩子,拽头发、戳眼睛、打人等是会伤害别人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这时家长要保持平和而坚定的情绪,带这个打人的孩子暂时离开,并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你可以陪孩子再找一个玩具,或者告诉孩子,“当你能做到友好时,就可以再和小朋友一起玩。”注意:斥责或惩罚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了解孩子在生长期发展的状态,能够帮助大人理解孩子与人交往方式,大多数社会能力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比如分享、玩耍之类的社会能力,是通过训练和犯错误而培养的,以及有时身体上受伤,都是成长之路上的标志。
年龄在3岁左右的孩子很难做到主动分享,他们需要的是“教和指导”,而不是“管教”。
四、教孩子分享的策略
当孩子还没有形成分享能力的时候,家长们要教给他们分享的过程。
1、引导分享
可以给孩子吃几口或者吃一半特别的美食,和他玩交换游戏,问孩子,“我和你分享这个东西,你愿意和我分享什么呢 ?”和善而坚定的将一个属于别人的东西,或他不能拥有的物品拿走,不要说都或斥责孩子。
2、创造分享的机会
递给孩子两只蜡笔或两份食物,让他挑出一只给家人或他的玩伴,并在他做出举动后感谢他的分享。
3、避免评判,表达同情
如果孩子没能做出分享,要支持孩子对占有的需求,可以帮助其他孩子找另一个玩具,或者多准备几个同样的玩具。
当孩子因为分享而感到沮丧和生气时,要及时安慰和鼓励孩子,家长的共情能减轻孩子的痛苦,并为他今后接受分享铺平道路。
五、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分享
大人可以带孩子一起进行模仿和练习分享的过程,表演出发生的事情以及更恰当的回应方式,通过让孩子们看别人不恰当的行为,而意识到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并承担起责任。
1、用道具进行练习
可以用木偶或布娃娃类似的道具假扮游戏,这种演示的过程为孩子的情绪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缓冲,当玩偶在说“不,这是我的”的时候,孩子们不会感觉到威胁或生气。
2、交换物品
18个月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自我意识”,他们可能不会执着于拥有对某样物品,此时“交换行动”非常有用,父母可以引导大两个孩子间进行交换玩具,达到彼此让孩子分享的目的。
3、轮流玩耍
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每人玩五分钟,到时间后要给其他人玩,可以使用计时器或家长监促等方法进行,让孩子充分享受自主的权利,孩子会更乐于分享的。
2~3岁的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衣服、鞋子,甚至房间里所有事物都有强烈的保护意识,认为这些是不可侵犯的,都是属于自己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不要强迫他们分享,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六、父母应有的态度
1、以身作则
一个孩子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会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的是连接在一起,而家长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将会影响孩子掌握的社会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的分享行为,但要让孩子决定哪些物品是他愿意分享的,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让孩子享受分享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2、分享权在于孩子,不要道德绑架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成人间都不能强迫别人无私地分享,更何况对在成长发育期的孩子呢?家长们也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分享,不要自己也不要让其他人给孩子贴上“自私、小器”等负面标签,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孩子们需要社会能力的锻炼,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他人沟通以及如何选择有助于其成长和进步的行为,事实上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学习深深的影响一个孩子早期发展的所有方面,以及他今后的学习进步,家长们的引导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