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洼中堂牌位里的家族守望

  下洼中堂牌位里的家族守望

 

一脉相承,我父亲的牌位

 

下洼中堂牌位承载着对大郢桑氏家族跨越时代的记忆与传承,是下洼上辈人从桑大郢祠堂保存的桑氏族谱摘抄而来,见证着家族的日常。这份下洼桑家中堂牌位有着独特的来历。那是在1948年,解放前的岁月,正值桑和齐结婚之际,桑家特意请来包咀的包立品父亲书写牌位内容。包立品父亲来时提出,要把汤第安找来一起书写,因为出于尊重,不能抢了下洼汤第安的生意。于是桑找到汤第安,汤第安写下了中间一行字,其余部分则由包立品父亲完成。自此,这份蜡光纸牌位便一直张贴在桑和金家的中堂上,因为他们家是长房之后。  

1960年,下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半数人被饥饿夺去生命,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外出逃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个人都在为活下去而挣扎,家族的家谱、牌位等事物似乎变得不再重要、没人关心。然而,时年仅十几岁的桑和,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守护家族的中堂牌位 

桑和金是桑氏家族长房,五十年代末从北头老宅搬到布塘西稻场,1960年桑和金外流到铁路上干活,老房子里供奉的桑家牌位被留在了原处。当时的桑和虽然年纪尚小,但识得文字。他的家人都在饥荒中不幸离世,身为孤儿,生产队让他担任会计(仓库保管员),生活上也算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久,桑和元因为偷吃仓库的粮食被发现,连夜出逃。或许是对家族血脉的天然敬畏,或许是心底那份朴素的传承意识,临走时桑和毅然将桑和金家废弃的老房子里面中堂牌位来带走保存。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份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牌位多次被誊写传承因为随着时间流逝,纸张会老化,墨迹也会褪色,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抄写唯有这样,才能让家族的脉络与记忆一直延续下去。1963-1964年左右,桑和元在北头老宅基地盖了新房子,我的父亲抄写了一份中堂牌位。到了1986年前后,洪泽平结婚,桑和元对草房子进行简单装修,又请我的父亲再次抄写一份,供奉在家堂上。目前,这份中堂牌位收藏在桑和元长子桑延庆手里。 

一方小小的中堂牌位,在动荡与岁月变迁中,成为了下洼桑氏家族精神的寄托。它是桑和在饥荒年代对家族观念的坚守,是家族几代人对根脉的珍视,更是一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不屈不挠、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

 

                                       桑春庆(2025年6月27日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