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学习薛兆丰经济学第10天。
阿尔钦在他1950年的文章里说过,"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译成中文就是“成功是最大的成功”。
重点知识点回顾
1.经济学规律,不因人的理性与否而转移
经济学所研究的规律本身,不以人是理性还是不理性为转移。当然,人经常是不理性的,因为要时刻理性,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承受的代价足够低的话,他宁愿不理性;如果承受的代价足够高的话,他就要理性。
举例:如果你在食堂吃饭,一个餐厅比另一个餐厅鸡腿的价格要便宜5毛钱(假设距离相等,味道一样),那肯定是选择便宜的一家啊,这5毛钱就是“足够大的代价”,相反,如果问你地球的历史是三十亿年还是五十亿年,其实这对你来说无所谓。三十亿跟五十亿虽然差别很大,但跟你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这就是那个“很小的代价”。
2.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最容易被忽略的是二分法,也就是在处理亲戚跟朋友的时候用的不是一个标准,就是说对待亲戚朋友的时候,不应该斤斤计较。对待陌生人的时候,不能要求他们具有不切实际的爱心。
课后问题的解答
1.经济学不关心人是不是理性的的问答题
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
我的解答
成功跟你是不是识时务跟特立独行没有关系。
你成功适应了环境,优胜劣汰,你就成功了。
薛兆丰的回答
我自己的答案是:不知道。
你知道吗?阿尔钦在他1950年的文章里面就有一句警句,他说,"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译成中文就是“成功是最大的成功”,你真的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
问题是你怎么才能成功呢?如果特立独行,失败了,人家就会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你特立独行成功了,人家会说你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你去听听很多管理学的课,他们有时候会说做事情要果断,有时候又会说做事情要有耐心,到底果断好还是耐心好?其实不知道。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历年高考最热门的专业,它的变化情况,最早的时候,我记得是文史哲、数理化,那时候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时候,博古论今能写几句现代诗的男孩,最受女孩欢迎。
后来呢,热门的专业就开始变化了。国际金融、管理学成为热门的专业;再后来就是生物工程、IT,等等。这些变化非常快,有时候选择这些专业读书的同学,还没毕业风口就已经变了。你想想看,跟风会怎么样?如果不跟风,坚持要学文史哲,那又会怎么样?
所以我觉得,到底是识时务随大流好,还是特立独行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大圈子里讲规矩,小圈子里讲爱心的问答题。
你认为,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情变得淡薄?
我的解答
市场经济不会让人情变得淡薄。
人情是什么?人情实质上也是一种交换,这种交换有可能是有形的物质,比如我结婚你随个份子;也可能是无形的,我不开心,你来陪我一下,这都是人情。
人情也普遍指的熟人之间的关系,人通常又会过度的放大在一段关系中的作用,如果两个人相对公平的付出(至少在观念上认为)会使这段关系更加长远的发展,这个公平可以用市场来衡量。
薛兆丰的回答
我自己的回答是市场经济,看上去确实会使人情淡薄,因为过去我们都维持一个大家庭的关系,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来往非常密切,但我们也要看到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是没有经济上的考虑的,人们实际上还是计算得非常清楚的。
哪怕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庭,遇到嫁女儿娶媳妇,这样的事情,给红包多少,给礼金多少,这些事情大家心里面都还是有明确计算的,每个家庭都还有一本账。人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维系这种熟人之间,人情往来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社会上缺乏适当的商业保险机制,而礼尚往来就是一种保险。
今天,社会上可得的商业保险越来越丰富了,人们所维系的熟人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动。确实,我们现在不知道邻居是谁了,我们跟亲戚的往来也减少了。
但是,我们跟那些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人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机会就更多了。所以我觉得,市场经济使得我们交友的方法、方式和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3.商业是最大的慈善的课后思考。
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又穷又笨,一个是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我的回答
初看这个问题,当然是给那个聪明的学生,其实不然,这个问题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如果是考虑回报率的问题,因为人的成功跟聪不聪明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如果想要把钱给那个将来给社会更大贡献的人,单从聪不聪明并不能做出选择。
从两个孩子的角度来讲,两个孩子都很需要这笔钱,都有可能因为这笔钱改善自己的命运。
从资助方来看,这个问题就更难了,相对来说,其实又穷又笨的孩子更可怜,但是风险更大,而且这个风险的反射弧又特别长,可能是在很多年以后才会看出你投出这笔钱的效果。
如果你只是抱着公平的态度来捐助学生,大可以把钱平分给这两个孩子(如果学生的基数变大,钱又有限,这相当于没做慈善),或者随便选一个给他们,只因为他们穷所以我给他们捐助,其他的条件可以不管。
薛兆丰的回答
我看了大家的答案,觉得特别好玩,因为我的答案跟大多数人的答案不一样。
因为所谓的慈善,顾名思义就是要帮助弱者,那才叫慈善,又穷又笨的学生,又穷又聪明的学生,究竟谁才是弱者?
当然是又穷又笨的小孩才是弱者,因为你要是笨的话就很难改变,要是聪明的话,哪怕暂时运气不好,你总是有机会的。
前几年有一位商人,他给哈佛大学捐了一大笔奖学金,说这笔奖学金要给那些考上了哈佛大学,但是没钱去读的中国学生。
你想想,这些能考上哈佛大学的人,跟那些得到了好几轮融资、差不多要上市的公司有什么区别?他们就差一点点了,他们的屁股已经坐在金矿上了,就差那么一锄头了。
你把钱给他们,这到底是行善,还是投资?我看这不是行善,这是投资。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从商,是要赚钱,是搞商业的话,那么他们之间还是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
如果两个人一起合作,想要解决人类的幸福问题,那这样的话,由于慈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他们要达成共识的难度就很大。
回头看这10天的学习,自律真的可以让人上瘾。我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以前的我所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进一步思考,可能结果真的不一样,如果人生只有一个角度看问题那是多么的悲哀。还有,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也在摸索自己的套路,我觉得学习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层次:听不懂——听懂——理解——思考——输出,只有到输出阶段才可能说是掌握了一点知识。
最后还是那个大愿,我要写到1000篇,我不知道三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总会发生点什么,期待那个时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