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看到这首词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寥寥几语,把一个人的成长变化表现的恰到好处。
第一句,是大部分年轻人的通病。
第二句,是大部分年长者的成熟。
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爱不切实际的幻想,期待着能够一朝开悟,成为一名洞察世事的智者。
事情还没处理几件,人还没接触几个,大师书籍、大小道理、人生哲学到是拿来主义的囤积了不少。时刻卯着劲,逮着个机会就要说教一番、抒情几句,愤愤然指点江山,装深沉无病呻吟。
我年少时就有这样的幼稚病。
从小学起我就是班长,一直当到高中,当这么长时间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优秀,主要还是沾了教师子女的光,所以我这个班长并不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反到有点揠苗助长的结果。
可当时我真把自己当回事了,虽然年纪尚幼,但总爱端出一副成熟稳重的样子;明明没经历过什么风浪,却总喜欢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评点人生;碰到别人出点叉子,还没搞清楚是什么状况,就急着先入为主的说教一番,说什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直到现在还没根除这个臭毛病。
步入社会,真正经历了些小风浪后,才发现人生远远比自己煞有介事的评点要沉重;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人也都在一个层次的,谁也不会比谁厉害多少,每个个体出现的问题,都有不为人知的难处和苦衷,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可能都难以避免。而真正的成熟,是装不出来的,它体现的并不是你比别人的高超,而是你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活的练达包容。总之人生并没有我们年少时说起来的那么轻而易举,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生活压的难以喘息,哪还有自信对人生妄加评判。
十几岁岁的时候总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勤奋和聪明可以创造一切;二十多岁的时候变得特别珍惜眼前的机会,因为初窥了机遇的稍纵即逝和命运的反复无常,而三十岁的现在,欲说还休,觉得一切都不可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