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雄心壮志伐燕云伐
第八节 君子馆(下)
再说李继隆听闻刘廷让被围,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增援,途中遭到契丹军优势兵力阻击,二人虽顽强抵抗,斩获颇多,但终究寡不敌众,难以逾越辽军的屏障。
李继隆考虑到天气等因素对宋军极为不利,营救无望,便果断率部撤回距君子馆五十余公里的乐寿(河北献县)。以保存军队势力。
刘廷让与李敬源部队陷入重围,全军覆灭,大将李敬源、杨重进战死,刘廷让仅带着几员战将,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李继隆退保乐寿,是他军事生涯的败笔!所幸,赵光义没有严加责罚。
事后,赵光义命大臣审问了李继隆之后,又释放了。
君子馆之战后,黄河以北河朔地区宋军,几乎都丧失了斗志。契丹长驱直入,相继攻陷了河北深州、邢州(河北邢台)、山东德州等地。
契丹兵所到之处,杀官吏、俘民众、抢金帛。犹如秋风扫落叶,当地人苦不堪言。
可以说,公元986年,是大宋最窝囊的一年。
好在有个胆大包天的张齐贤,为宋军挽回了若干脸面。
契丹四处耀武扬威,窜至代州(山西代县)城下。
将军马正率军列阵城南门外,与辽军决战,但寡不敌众,形势危机。
代州副都部署卢汉赟,害怕辽军势大,不敢出战。只敢固守城里,率众呐喊助威!
代州知州张齐贤见状,立即选派厢军二千人组成敢死队,出发前,张齐贤充分发挥口才优势,在军前发表激愤的演说词,一下把敢死队员的勇气,渲染得热血澎湃。
两千敢死队员从马正的右面出击,无不以一当百,辽兵竟然抵挡不住,被迫退却几十里。
在辽军进攻代州之前,张齐贤分析辽军将袭击代州,曾派遣使者去并州(太原),约定潘美指挥并州军队一起来会战,不幸的是,使者在途中被辽兵捉去了。
张齐贤考虑到请潘美汇兵的机密泄露了,担心潘美的军队会被辽兵半路袭击,心中很不淡定。
不料,潘美也派出使者,却先到了代州,告知张齐贤:军队已从并州出发,走到柏井(太原东北曲阳县境内)时,接到皇上密诏,密诏说东边部队在君子馆遭到失败,命令并州全军不许出战,潘美接到密诏后,已经率军回并州了。
当时辽兵在代州城外聚集,可以说是漫山遍野,势不可挡。一般人在这个状况下,听了使者的话,都会以手加额,暗叫“好险”,接下来所做的选择,自是固守城池了。
可他是张齐贤!
张齐贤文武全才,并非浪得虚名,他反而由此看到了战机,张齐贤对部下道:“敌人只知道潘美要来会师,而不知道潘美已退兵。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攻击他们。”
张齐贤于是把潘美的使者关闭在密室,半夜派出军队二百人,每人拿一旗帜,背一束草,离代州城西南三十里,打出旗帜燃烧干草。又在代州城北土磴寨埋伏了两千劲旅。
十二月十八日晚,辽兵远远看见代州西南火光冲天,火光里的宋军旗帜影影绰绰,不知其数!以为是并州增援部队到了,惊骇而逃走。
土磴砦的二千伏兵适时杀出,辽军更加以为中了宋军大部队的埋伏,大败而逃。宋军乘机追击,此役,斩杀契丹国舅挞烈哥,擒俘辽军北院大王的儿子一人,帐前副将一人,杀敌数百,俘获二千匹战马及兵器无数。
捷报上奏,张齐贤把功劳归于龟缩在城内的卢汉赟。这又是张齐贤高人一着的地方。
但是,这点小小胜利,无法扭转“雍熙北伐”的一系列失败,从此,宋军再也无力组织对契丹的有效攻击了,战争态势从进攻逆转为防御。
此时,大宋西北边境,一条饿狼时刻盯着宋辽之间的战争进展,见大宋失利,他喜上眉梢,立即启程,引五百骑兵前来辽国归顺,他就是李继迁。
契丹对李继迁的归降,当然求之不得,李继迁同时向辽国求婚,萧太后封贵族耶律襄的女儿为义成公主,许配给李继迁。并封李继迁为西夏王。
自此西夏和辽国的交往开始密切,宋朝西北边境的压力骤然大增。
佐料: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公元981年,张齐贤任江南西路转运使。
按以前惯例,各州罪人多戴着刑具被押送到京城,在路上非正常死亡的,甚至达到惊人的五六成。
张齐贤对这些罪犯非常关心,常常调来案卷仔细审查,凡不是首犯的,全部为他们出头申冤。
比如有两人,因为替私盐贩子担了盐箱,得了两斤盐而获罪;有人看见私盐贩子没有举报也获罪;有人在地主家里务工,用锥子在池塘里扎了一斤半鱼而获罪;有人在集市买了牛肉,而牵连家人获罪,等等。
这些所谓的罪犯,经过官吏审问后,都通通戴着刑具押往京城。
张齐贤向赵光义上书建议:以后凡送囚犯到京城,应该委任明察的官吏审问,如果不实,就向原来审问的官吏问罪。另外,送往京城的罪犯,只能是罪犯本人,不应该株连其他人。赵光义认为有道理,批准了张齐贤的奏章。
从此江南送罪犯到京城的减去一大半,张齐贤此举,给老百姓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