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教学着上一层美
——评祝安老师的《苏州园林》
韦法初
说明文教学向来以程式化、枯燥味令人生畏。可祝安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教学却能给人美的感受,原因在于四点:
一、对接课程标准,建立知识与生活的链接。《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说明文教学是这样要求的:认知、筛选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获取信息是为了实用。该要求指向了“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用”目的。祝老师的情境大任务是:近日,苏州市文化旅游部门向我们班发来邀请函:为了更好地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价值,让游客快速了解园林之美,我们部门拟推出一份苏州园林宣传手册,听说你们正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希望你们能以此为依据,协助宣传手册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封面设计、景点介绍、宣传文案等。请大家群策群力,期待你们的作品。这一情境任务把说明文知识与生活中问题解决建立了链接,让人耳目一新。
二、依据单元导语,提炼“这一课”的核心知识。单元导语第二段说:“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祝老师依此确定了“这一课”的核心知识: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赏析本文语言,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这个教学目标是很适宜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王荣生老师如是说。
三、遵循文本特质,创设“这一课”的情境任务。《苏州园林》本是园林画册的序言,目的就是要宣传园林文化与审美创造,加上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笔与小品文的言语特色以及“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中心句,便使这篇文章镶上了一道“图画”美,这种“图画美”便是这篇文章的重要元素,第3-9段的中心句便是这种元素的具体化。这就使“设计宣传册”的情境任务既自然又清新,既有语言运用、思维发展,还有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体现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策略。
四、尊重学生学情,设计任务与支架的搭配。“协助宣传手册设计”这一核心任务之下有四个子任务:设计封面,概说园林特点;编写目录,学习谋篇布局;图文配置,感受园林之美;拟写尾页,传递园林之美。这四个子任务如果没有支架的搭配,学生很难完成。例如,核心任务布置后,祝老师马上来了个旅游景点宣传册知识链接,让学生大致了解宣传册的相关知识,这既是对学情的尊重,更是解决问题的支架。类似的支架还有多处,如编写目录时,提供目录释义之一:按一定次序开列出来以供查考的事物名目,一定的次序便是文章中的说明顺序。任务三的图文配置,祝老师先提供了示例,显然是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不是程式化的所谓品味,而是在图文配置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的。任务四拟写尾页也有示例,这既是拓展,更是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在情境中的具体落实。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情境任务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合作、体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彻底打破了说明文教学的固有程序,让说明文教学课堂着了一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