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郁抑的刺猬Z 2024-07-01 21:00 广东
我喜欢家里雨后的清晨,早上起来听见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唤声,整个天空在一场大雨的洗礼下变得异常清晰与清爽。早晨,当公鸡鸣叫三声,妈妈便会起来把煤油灯点好,然后随之咳嗽一声,就证明她已经起来了,此时爸爸也带着睡眼惺忪的身体紧跟其后;鸡笼里传来了焦躁不安的混乱声,有小鸡被压的尖叫声,有急着出笼寻找清晨还未清醒的虫子的焦躁声,爸爸此时也在鸡笼门口一把拉开小门,鸡笼里的鸡会在此时蜂拥而至的逃出笼子,狗狗摇着尾巴闻声来到了门口,等待着享受它清晨的第一口饭。爸爸在抽空去猪圈里看看一夜下来小猪宰有没有被压到再清理一下猪圈,然后把牛也放出来,大牛用绳子套住鼻子牵到核桃树下面,绳子一头捆在核桃树枝丫上,小牛则放着不套绳子,主要大牛套上绳子小牛自行出去吃草也会自己回来,由于房前屋后都是竹林,竹林里有叶子,有枝芽,春天有刚出土的笋子,而冬天则有被砍下编织背篓用的竹杆而剩下的叶子,或是被几天几夜持续不断的大雪压弯了的竹子。
妈妈则在准备煮上当天猪所需要的食物,由玉米面和猪菜一起放到大锅里煮,这时小灶台也支起了锅,准备小狗一天的伙食,这时爸爸也从门前屋后回来,烧起了火推,再另一处煮起了面条,而我也将起来洗漱,由于哥哥姐姐上初中,所以除了周末家里大多时候只剩下我跟爸爸妈妈三个人。洗漱完之后我就把汤面做好,随便吃几口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学校,由于学校距离我家比较近,对面一眼望过去便是,但是要下一个坡,下完一个坡再上坡就到了,周末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学校铃声响起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此时爸妈也会吃早餐,吃完早餐,妈妈就会拿起背篓去地里砍猪菜,准备当天或者第二天小猪们的食物,中午回来就继续先把猪喂了再吃饭,而我那会儿也该从学校回来吃午饭,由于当时没有补助饭食,所以没有饭堂,就近学生比如我们就回家里面吃,而住的远的同学则是每天都带着饭盒从家里备饭到学校吃。
吃好后我将转回学校,以前没有通信网络,没有手机,妈妈会交代好今天将会到哪块地里干活。而她在睡完午觉后将继续下地干活,给蔬菜浇水、给玉米洒肥料、除草、整个下午都在地里干活,而下午我放学之后便会去找到妈妈干活的地方,和她一起干活到天黑才回家,每天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命永不停歇。
我们不像《麦克法兰》电影里所说的,每天清晨由爸妈早起叫醒一起到农场里割包菜,一起收西红柿,等快到时间再跑回学校,下午放学回来也是第一时间到农场里帮父母干农活。也不像余华老师《活着》里的有庆一样,为了养好小羊,每天早起在田间地里头给小羊割草,中午回来也是先给小羊割草喂养,再跑回学校,我们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不必早起,但是放学回来也必须要到地里干活。
爸爸则在午休过后就把牛放到山上去吃草,早年间有羊的时候要时刻看着它,由于羊的身体比牛小,所以轻巧,随地高处都可以爬,为了防止它远离牛群,所以每天都在看着,但现在只有牛,所以就可以把牛套住在树阴边上,爸爸则会在放牛期间找干柴用来烧火,或者给牛找草吃,或者在山上找草药,我们一家的经济来源除了喂养的家畜外,还有上山找的草药,我记得我们每天都要帮爸爸在山上找回来的石斛草药进行处理,然后再拿来蒸煮、晒干,周日便会早早的起来背着去集市售卖,我们那里属于龙场,每个星期日赶一次集,所以热闹非凡,小时候最热忠最期待的也是周日,因为可以去买吃的,就算不能自己去,爸爸妈妈也会买上我们要吃的东西回来,我们便会在下午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去路上等爸爸妈妈买吃的回来。还记得以前一毛钱的七颗水果糖,直至如今也恋恋不忘。
晚上天黑了,我们便都一起回到了家,爸爸则安顿牛,抬水给牛喝。妈妈则喂猪喂鸡,而我就在灶边点起炉火,再把煤油灯点上,然后淘米煮上,待爸爸安顿好牛、饭也熟了,爸爸这时就拿起锅做起菜来,我们的菜很单调,有时候就是直接清水煮菜,再打一下辣椒沾水,有时候会参杂过年杀猪而没有吃完烟熏在炉火架上的猪肉,便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晚餐,晚饭过后,借住灰暗的灯光我负责苞玉米,爸爸负责砍牛草猪草,妈妈则在煤油灯的微亮灯光下缝缝补补。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