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与省直部委的处长比,谁更牛,谁的发展前景更好?

不考虑高配的因素,县委书记与省部委的处长都是县处级,级别相等,一个身处高位、一个位于基层,因此很多体制内的朋友喜欢将二者进行比较。那么,这两者到底哪个发展前景更好,哪个权力更大呢?今天来系统分析下:

一、权力大小

这二者除了级别相当外,实际就是官与吏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管理的人员看,县委书记是妥妥的一方“诸侯”,治下人口少则十万、多则上百万人,理论上除了军事权、外交权外,几乎拥有中央相对应的所有权力。理论上说,整个县域内拥有除了县处级以外所有干部的人事任免权,一个县几十个部门,十几个乡镇,上万名干部,县委书记都可统筹调配使用。省直部委的处长通常情况下,管理的只是一个处室,多的十几个下属,少的只管几个人,有的处长可能只是空挂,有处长之名,无处长之实,甚至可能没有任何下属。


从可调动的资源看,县域范围内所有的资源,县委书记都可以调动,小到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环保等具体政策,大到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和规划,都是书记拍板,县委书记一个签字,可能动用的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甚至是几个亿的大项目。而省直部委的处长,在这方面能量有限,除了极个别核心处室的处长有审批权外,大多数只拥有政策权,其可调配资源仅限于自己分管领域,人际关系相对也比较狭窄,有的处长可能手中根本没有什么权力。


从享受的待遇来看,县委书记作为县级党委一把手,是可以配专车的,县委办甚至会为其配一套专门的班子服务,调研、出差也多是前呼后拥,面子十足。省直部委的处长虽也是正处级干部,但车改后是不能配专车的,日常出行要么自驾、要么挤公交,我陪同领导到省厅去请处长吃饭,他们大多骑电车赴宴,简单地很。


二、仕途前景

全国县委书记只有两千多个,一个省的县委书记大约100多个;而部委处长有几千名,省直处长也有上千名,几乎是县委书记总量的数倍。


从理论上来说,省直部委的处长都有可能下放到县级任县委书记,核心处室的处长提半格到副厅甚至到市委常委也很常见,但由于权力体系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下放的是极少数,大多数处长终其一生迈不进厅局级的门槛,兢兢业业在处长的位置上干了一辈子,最后享受了个巡视员的待遇。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县委书记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只要他们年龄不大,肯定不会止步县处级,绝大多数都会走上实职副厅的岗位,一部分有望摸到省部级的门槛。总体而言,县委书记的仕途,要优于省直部委的处长。


三、视野层次

省直部委的处长身处北京、省会,经常与各部委、省厅同僚和地方主官打交道,见多识广。这些处长即使不能常见到部长、厅长,分管副部长、副厅长还是能见到的,一些经济部门、涉外部门还有经常有国外考察交流的机会,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视野更加开阔。县委书记工作在最基层,抓的是政策落地落实,打交道的是普通群众,他们出国考察有严格的限制,因而在视野水平方面,省直部委的处长比县委书记更胜一筹。


四、学历能力

学历方面,处长大部分是985、211和海外名校的毕业生,博士、硕士一大把,整体学历水平很高。县委书记虽也有名校毕业的,但大部分还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的,普通院校毕业的县委书记占相当比例。


能力方面,县委书记侧重综合能力,县委书记要对全县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进行重大决策,处理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其决策的每一件事都会对县级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合格的县委书记,都是能力超强的“政治家”。一位官员能把县委书记这个活儿干好,在理论上可以做任何级别的官员。处长的工作更多的是细分领域的事物,优秀的处长基本是全国、全省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上有司长把关,下有副处长、主任科员干活,发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很多处长是“公文专家”,工作也相对专业务虚一点。


到这里,想必大家看出来了,综合来看县委书记权力、前途是要优于处长的,但风险与权力成正比!县委书记手握重权,面临的诱惑、考验更多,责任大,风险也大,县委书记必须更好地把握自己,才能使仕途顺顺当当。


如果一定要总结二者的不同,这样定义更合适:县委书记是政治家,省直部委处长是专家,这是两条不同的路径,需要不同的能力,但无论哪条路,都有巨大的事业空间,都能实现个人抱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