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里,惩罚是非常常见的管教手段。
但是,父母越喜欢惩罚孩子,孩子就越叛逆。其中的恶性循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呢?
惩罚并不是管教孩子的好方法,惩罚过度,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孩子的精力也会分散到如何去报复家长,而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惩罚会让孩子更加的抵触家长的教育,也会让亲子关系越走越远。
那不惩罚,又该怎么管教犯了错误的孩子呢?
书中给出了代替惩罚的6个方法:
一是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二是表明你的期望。三是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四是提供选择。五是采取行动。六是解决问题。
在使用这几个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不要说贬低孩子的话。
比如:“这个办法真笨”“这个方法真是可笑”。
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他们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想不出让父母满意的办法。
️第二,不要追责以前发生的事情。
问题已经发生了,我们讨论的重点是以后怎么办,孩子需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建立责任感,而不是制造问题,或是推卸责任。
生活中很多父母一直在替孩子做主,从穿什么,从早上到晚上需要干什么,以及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都替孩子“规划”好了,孩子没有自己的选择,也不能够自己做决定。父母对孩子的过多管制,其实就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孩子保持独立。家长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他成为独立的个体,当有一天他们离开家庭时,也能独当一面。
而独立,需要自信的人格来支撑。如何培养自信的人格呢?
我们都知道,惩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与之相反,鼓励和赞赏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好办法。
恰当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积累自信。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挑战,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错误中得到成长。当他在鼓励中不断尝试、最终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时,他就会收获自立、自律的品格。
如何鼓励孩子、培养自立的能力呢?书中给出了一些技巧:
️第一,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比如,问孩子今天吃西餐还是中餐,而不是直接带着孩子去餐厅;
️第二,尊重孩子的努力。比如,孩子提了一桶水过来,要肯定他的努力,毕竟这桶水对于他来说并不轻;
第三,耐心点,等孩子先开口。比如,孩子今天放学回来晚了,肯定是有原因的,耐心一点儿,引导孩子自己说,不要马上就发出质问。
第四,别急着告诉答案。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去思考,比直接告诉他答案有趣得多;
第五,鼓励孩子利用外部资源。有条件的话,鼓励孩子和银行的工作人员、商店的老板,小区的保安等多沟通,很多问题由专业的人回答,孩子的是收获会更大;
第六,别毁掉孩子的希望。尊重孩子的决定,鼓励他尝试,就算失败了也不要指责他,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父母要做一个“领路人”,而不是“安排者”。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在一旁看着孩子,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路上,不必过度干涉,更不必安排。
不惩罚、适当鼓励,当孩子在鼓励下努力去做之后,家长就需要适时赞赏了,对他的付出给给予肯定。
赞赏,很多家长都会,夸孩子,简单。但其实,千篇一律的“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迷糊,他并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怎样才算得上是好孩子。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赞赏方式呢?
书中给出了三个实用的技巧:
️ 一是描述你所看见的。例如,孩子收拾好玩具之后,你应该这样说:“玩具都整齐地放到了箱子里。”而不是说“很好”“很棒”“你真是收拾的小能手”。
二是描述你的感受。玩具被收拾好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肯定,你可以直接告诉他“看到你把房间收拾得这么整洁,我感觉很舒服”。
三是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你把书都分类摆放了,书架看起来非常有条理”。
总的来说,赞赏孩子的时候,要拒绝笼统,最好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让孩子知道他哪方面做得好,这样的赞赏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