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生
在计划生育严格执行的年代,家里有三个孩子也算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不过,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倒有点像是独生子女了。(人真是很奇怪,总是离得远了的时候才能想起他的好,可天天都要待在一起之后,却反而是越来越厌烦,尤其是对家人而言。)
每次提起小时候的事情,总会避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我是在裤裆里暖大的。”在农村有个儿子传宗接代是头等大生也是极值得炫耀的事情,二胎的我是个女孩,按照计划生育的规定,基本上相当于断了爷爷奶奶对孙子的念想。上有政策,下自然有对策。留在这里马上就要结扎,在这里不能生,那就跑远点生。所以我刚出生了一个多月,爸妈便跟着别的亲戚去了海南准备再要一个。
逃的了大的,逃不了老的和小的。为了防止计生办的抓捕,我就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亲戚家附近的矿山住,姐姐跟着大姑一家住。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堪堪放得下一张小床和一个炉子。我出生在农历九月,到矿上住的时候约莫是农历十一月多。正是大雪封门的时候,每次开门,外面的雪夹杂着寒风呼啸着涌进来。大人都受不住的刺骨寒冷,更何况还在襁褓里的我。不被冻死的方法,也就只有奶奶一直把我搂在怀里用体温时刻温暖着我。最冷的时候,把我裹在了裤腰里,这才有了那句每每都要提起的话。
之后便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生弟弟,去无锡,我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这些都过于久远印象不深便不再赘述。而家庭对我的影响,也就从八岁的时候来到无锡上学开始。
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虽然家里要个儿子传宗接代,但是并不因为我是个女孩就重男轻女,对我和弟弟的待遇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可能是因为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也可能是因为从小都没有直接地表达过情感,所以跟父母地相处上,其实一直都是属于比较含蓄的,几乎从来没有直接地说过“我爱你”这样的话,也很少亲密地跟爸爸妈妈撒过娇,这可能也是农村人的特点,感情都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体现在行动里的。所以到现在,虽然我也做不到喊一声妈妈我爱你,但是会开始把赚到钱的第一项任务从自己的消费变成给爸妈买份礼物。
要说起爸妈从小的教育,其实可以说约等于无的散养状态。在学习上,也没有一定要求有个好成绩,都是顺其自然罢了。但是每次开家长会,出现在被表扬的名单上以及成绩始终排在前几名还是会让他们感到开心。曾经读书的时候,其实一直是有点自卑的,小学的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年纪好大,不会穿衣打扮觉得不好意思,初高中的时候觉得他们知识水平不高,赚的钱不多,职业说不出口而感到尴尬。因为自卑,所以一直想逃避和掩饰。所以每次开家长会,总是希望爸爸去,因为至少比起我妈来,他还算稍微好一点。曾经也一度觉得妈妈很土,不懂得时尚,不懂得装扮,什么东西都想买便宜的,只要好用便宜,而不管好不好看。以前很瞧不上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花了很多冤枉钱买了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不过也是快到二十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妈妈的生活方式和很多观点才是真的正确的。她没什么文化,不会什么教育,但是就是用年复一年的行为感染着我们,但直到二十岁,我才开始渐渐明白。我觉得她身上最值得我学习的,应该就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无论是在垃圾桶里捡菜还是在当清洁工,她并不觉得这些就低人一等。她在图书馆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和同学写作业其实很害怕碰见她,我不想承认我的妈妈没有文化只能做清洁工。不过也是在这个快二十岁的节点,发现自己可以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了,虽然并不是完全做到,还是会偶尔有些反复。二十不惑,也是开始不为他人的看法而迷惑自己的目标。
至于爸爸,其实应该说他身上原先我讨厌的地方确实很多,也一度坚定地宣称结婚千万不能找他这样的,好面子,不靠谱,不为别人着想,脾气暴躁。以前觉得他并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只是在赚钱让我们有口饭吃罢了。也和弟弟讨论了很多次,别人的父母给了他们多少钱,直到自己出去兼职的时候,才觉得能有现在的条件过上相对平凡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了,如果可以,谁不想躺在家里岁月静好,不用风雨来雨里去地为了碎银几两慌慌张张。父亲的爱比起母亲是更加含蓄的,也不如母爱的细腻,只是偶尔表现出来时会被突然戳到,比如高考前切好的苹果,每次放假接送我。不过,从父亲身上我还是继承到了某些很讨厌的缺点,比如脾气暴躁自视甚高。经常会下意识地因为自己某一个地方比别人好一点就自鸣得意,也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喜欢说大话,还没有想清楚就草率地答应别人某些事情。但是即使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真正更改起来确实非常困难。
不过,无论是父母身上,他们都是比较不在意他人看法的态度,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养成了这种敏感多疑和自卑的性格。有一段时间很丧,觉得家庭家人关系的背后不过都是利益关系,愚蠢地认为父母生养我只是在尽自己的义务,我们之间有的也只是血源和金钱的羁绊。也一度厌恶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所有缺点。当然,现在二十岁的节点上,认清了当时这种观点的可笑和浅陋。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确实有影响,但是现在能体会到父母的很多不容易,也感受到了亲情间的彼此牵挂。二十不惑,不为家庭归属而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