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老师的《家庭教育课》第二部分写的内容是如何对待成绩中下的孩子。
书中他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成绩并不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关键还是要有好奇心,要有兴趣,要能集中精力在喜欢做的事情上,要敢于不走寻常路。他也结合了自己的经历,父母是如何给他信任,优秀的老师如何给他鼓励,做了他成长路上的推力,助力他成为优秀作家的。
实际在身边,对孩子成绩担心的家长比比皆是,我身边就有。确实因为成绩不好,孩子在父母的眼里似乎就有些“一无是处”,孩子的闪光点更是无从发掘了。
对我而言,还没法想象面对孩子的成绩问题我会怎么想,只是如果回望我的过往经历,我也并非是一路成绩很好,在高中以前也不过是中等偏上一点点,确实是家长和老师的信任,他们觉得我知识都能掌握,还是能够理解内容的,并未把分数当成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么看来我也是幸运的。中考失利后,父母还是没让我复读,觉得可以应对高中的知识,花了高价让我读了家里最好的高中,现在回想起来也确实是因为这份信任,让我读高中时候更加踏实用心了一点,才会在高中三年成绩稳步提升,直到最后高考,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在孩子的成绩问题上,更多的去帮助他,做脚手架,看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和他共同去解决。如果成绩不好,家长还一味埋怨责备,那也坏了孩子的心情,更不可能学好了,听起来道理很简单,可能具体到孩子身上,家长免不了有攀比心态,免不了有过高的预期吧。
不过我想,被家长和老师信任过的我,大概率会信任自己的孩子吧。这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种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