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师太亦舒的几百册书籍,是在什么时候呢?也记不清了,只是可惜,身边少有细读师太的友人,也许是晚生几年,读她的略比我大十岁左右,因此很多时候在网络世界寻得的分享。大批量地读过很多,记忆犹新的呢,《流金岁月》《承欢记》《心扉的信》《喜宝》《家明与玫瑰》《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忽而今夏》《灯火阑珊处》《花好月圆人长久》《我的前半生》《新生》。
《流金岁月》里的南孙和锁锁,《承欢记》里的麦承欢,《心扉的信》里的心扉和梁守丹,《喜宝》里的姜喜宝,《家明与玫瑰》里的家明与玫瑰,《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里的林斯,《忽而今夏》里的丹青,《灯火阑珊处》的江宁波与邵正印。
所以记起来,读的第一本亦舒文集应该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当时的好基友借我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它。看完之后,我们分别对林斯产生了别样感情,说来也是,走了这么多年,我们人生经历本就不同,现在也还在不同的路上走着,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在某一个空闲的间隙说上两句掏心窝的语言,甚至丝毫没有半点偏差,这本书也许是最好的注解,将我们拉在一起的,除了我们彼此的关心和厚爱,还有刻在血液里的对某一种理念的深深探求。
在这里啊,对你举起一颗心。
说到佛教的自我与真我,我们的价值观就是自己的吗?不见得,我们并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对任何事的看法,皆是受我们的教育、经历、前辈、社会等熔炉的锻造而成,我们不具备凭空产生自我的能力。这么说来,我的一部分见解,师太的书里有带给我。
看到还未看过的一本书《在那遥远的地方》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郭海珊忽然十分突然地问了一句话:“你快乐吗?”
话一出口,立刻后悔,生怕造次,得罪了程岭。
啊可是程岭并不是骄矜的女子,丝毫不以为件,她侧着头郑重地想了一想,“我一生追求的,并非快乐,所以得不到快乐,也是应该的,我一直向往生活丰足无忧,现在已经得到,夫复何求。”
我们的一生,永恒在追求,要了物质,要理解,要了理解,要尊重,要了尊重,要自我实现,似乎许多人都在这样的设定好的链条上行走,无一例外。这时啊,如果能清晰的明白自身所要的是什么,可能就少了无端的烦恼,就如追求的并非快乐,而是生活丰足无忧,如果得到,没有快乐又夫复何求。
日更计划 DAY7
2019年5月16日 BY 大河前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