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十年之约,《暗恋桃花源》
文/干锅鱼
wechat/ganguoyuer
2006年的初夏,位于东五环外边的一所高校,一夜之间,所有能张贴宣传的地方被同一张海报铺满,跟中了病毒的电脑一样,每一个屏幕都显示着同一个画面,场面十分壮观。食堂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帐篷,里里外外也同样被贴满了相同的海报,路过的每一个人都都无不满脸惊讶。广播站也被买通,播报了一则演出信息。《暗恋桃花源》今天开票了!
此“暗恋”非彼“桃花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司南话剧社的期末汇报剧目,经历了数次演员危机、预算危机、甚至还有过合作危机,终于尘埃落定拉幕开演。可谓“万人”空巷,一票难求,演出空前成功。而其中心酸,校园剧团的生存状况,也不足为外人道了。
此“暗恋”刚落幕,彼“桃花源”就开腔了~赖声川携众明星重新演绎经典剧目《暗恋桃花源》。这种巧合于话剧团的同学们跟一针鸡血一般,怀着一种朝圣的心,都想去看看。只是面对着“超高的”票价,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其中包括笔者本人。动辄三四百一张的门票,几乎是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只能含泪舍弃,听几个去过的同学讲讲现场的状况,便满足了。
一别,竟然就是十年。比起江滨柳和云之凡上海一别四十年,想想也还能接受。趁着我们还未老,还能了了夙愿。愿望这事儿,千万别只是挂在那,努努想想办法,兴许能实现,总比最后变成遗愿要有意义的多。
票
央华跟赖声川的合作由来已久,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巧妙,数年前结识一位友人貂貂,竟然在其中工作多年,这次竟然成了完成夙愿的关键人物。开票之后几乎一瞬间,所有票被一抢而空,黄牛手中的票价更是水涨船高,翻着倍的跳高。貂貂淡定的让我等等看。开演前两天帮我搞到官方预留的票,位置极佳,感谢之言,就不赘述了。
胖
十年前的江滨柳,是黄磊,十年后,还是他。对于江滨柳这个角色的驾驭更加纯熟。病房里他跟云之凡(黄磊的老婆孙莉饰演)再次重逢,两人在轮椅上的那段对手戏,和云之凡转身离去之后,江滨柳俯在江太太怀里抽泣的情景,几乎令全场动容。戏中戏的演绎对于黄磊这样的老戏骨,算是信手拈来了。而戏中戏外的角色反差,也被处理得十分得当且喜感十足,让这个角色变得更有时代感性格也更加立体。毕竟,十年的锤炼吧。
但也不全然都是好事儿,民国时期的西装也难掩黄老师的大腹便便,脱下西装之后的两条背带,更将圆滚滚的肚子修饰的无与伦比。曾经青涩的江滨柳,转眼间成了“脑满肠肥”的中年危机男了,牵着年轻貌美的云之凡,怎么看都像是耍流氓,时刻担心黄老师的背带炸开,裤子爆线,分分钟出戏。不过也好,本来想要刻意表现的戏中戏里的冲突感,反而不言自喻了。
小区电梯间里,赫然一张黄老师的广告,真心说:您也该减减肥了。再也不能直视曾经98年在黑白电视机里看到的长发飘逸的文艺青年,和那首《我想我是海》了~
PS:重温《我想我是海》的MV才赫然发现,其中的女主已经是孙莉了。不得不佩服黄老师的专情,为好男人点赞~
乱
《暗恋》的戏份比较起《桃花源》还是稍微好演那么一点。桃花源作为整场戏里最考验演员表现力的部分,也是一大看点。
行内看点门道,行外的热闹就看这一出了。当真是流水的桃花源,铁打的袁老板,何炅何老师竟然牢牢地把住了这个角色。不得不说何老师的人气真是相当高,敷一出场,现场一阵喝彩。我就像个听京戏的票友,心想着,这里没“好儿”啊,也不知道是喊的哪一出,合着是何老师出来了~何老师版的袁老板,的确十分讨喜,但对于功底要求严苛的话剧舞台,他的确是弱了点,戏中戏的张力并没有很到位的表达出来。但如果就商业价值而言,效果算是非常棒了。
行外叫完好,行内说说戏。桃花源里另外的两个重要演员:老陶(陈明昊)和春花(赵蕙梓),算是话剧舞台上的老司机了。
陈明昊,戏痴级别的演员,在一个礼拜的时间里演三个导演三场不同的戏,演绎三个完全不同时代甚至不同精神层面的角色(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刘晓晔《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田沁鑫《四世同堂》)。敢这么干的演员,都是疯子,搁哪个新人手里,那部戏都够喝一壶的,这哥们儿倒好,频道随意切换,厉害角儿。老陶这个角色在他的演绎下,懦弱却也倔强,滑稽却也令人同情,层次分明。只是,估计是陈明昊的个人台词风格使然,快速的处理方式,吞了不少词儿,丢了不少包袱,甚是可惜了。
赵蕙梓,赖声川的御用班底。《他和他的两个老婆》《十三角关系》《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几乎场场没有落下。这种底子的演员演技自是不用多说。只是在处理春花这个角色的时候,稍微有点太拘着,不够“放荡”,便少了一种韵味。另外,跟何老师的配合,明显能感觉出来不够流畅,即兴发挥的部分不少。话剧的魅力就在于此,每一场都会有不同,偶尔即兴的发挥很有可能成为亮点,但如果发挥太多,就会有点失控。
“暗恋”和“桃花源”重头的群戏,也是整部戏当中的高潮,但依旧感觉出演员配合上十分凌乱,节奏有些混乱,台词部分被现场的“热闹”遮盖不少,看过原版的人都会不禁扼腕。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排演校园版的时候,想要凑齐所有演员联排群戏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别提剧组中有这么多大牌的演员,协调起来会更加困难。
只是,话剧的魅力在于舞台上的张力和不确定性,所以一部分走进剧场的人还是希望能看到专业的演出和认真做戏的态度;当然,为了话剧的生存,适当的做商业的调整,满足另一部分走进剧场“看热闹”的观众的需求,也是应该的。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似乎也不是个新话题,商(LA)业(JI)大片频频出现,明星助阵赚的盆满钵满的情况也已经屡见不鲜了,只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值回票价,也便相安无事吧。
总之,一偿宿愿。对于经典,无论如何也是值得我们自掏腰包去感受一下其中的魅力。不给他们打广告,但也强烈推荐大家走进剧场,感受两个半小时的《暗恋桃花源》。
后记:
回来在爱奇艺上重温了最初一版《暗恋桃花源》,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功底,每一句台词,每一次停顿,都是包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