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伯乐主题写作之【永·恒】
后 记
一九八六年秋天,秋阳斜铺在下河屯的土路上,米老师抱着花名册站在初中中学教室门口。花名册第二页还留着去年这个学校共毕业三百二十名同学,如今该校升入高中的有二十八名,考入中专的八名,考入技校的六名。
水生还记得那年夏天,米老师带着他们在碧流河水库边背书。那时初中一个班级共有六十二名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如今大部分孩子都还在那个山沟沟里。初中二年级最先辍学的是李春利家的柱子,春耕时他爹摔断了腿。后来陆续有家长来学校搬铺盖,有的说家里缺劳力,有的说闺女大了该找个活干。
霜降那天,柱子跟着父亲去碧流河水库对岸割芦苇。远远望见当初他们家在碧流河水库下的老房子屋顶矮了半截,——水库的水位又涨了,河湾里的老柳树只剩树冠浮在水面,像一株巨大的水藻。他父亲突然指着水库对岸说:"看见没?当年穷,家里没吃的,饿急了,就去人家偷点吃的,偷偷习惯了,都是因为家里穷的“。今年俺家也盖新房子,给你结婚用。
赵家老二“赵建军“蹲在学校操场边玩,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抬眼看见他父亲一瘸一拐地卷着裤脚走到大槐树下,裤腿还沾着草屑。"回家吧,"父亲的声音像低低的,"你娘在家等着你呢。"
一九八七年后陆续有城市的电子厂等公司来公社招工,后来招工不分男女,只要有初中毕业证就可以,上、下河屯适龄的又走了一些后生,这些后生大部分没有回到上、下河屯。
张会计家要搬迁到山那边去了,去他大姑娘家附近住,那离公社近,他家二丫头才十六岁,辍学后杏花给找个公社饭店端盘子的活。
暮色漫过碧流河河湾时,远处传来拖拉机突突的响声,该是去公社送务工姑娘的车。每次织布厂都集中组织工人放假回家,车在公社集中。
山沟沟里面的人越来越少,原来的大村子变成了小村子,原来的初中中学已合并到公社,只剩下一排空空的房子,操场上长满了杂草。
多年后,有美院学生来碧流河风景区写生,路过下河屯,听说这里面有个爱画画的文生,在文生家里看到了他的画,纷纷称赞他的画画的意境深远,画出了农村山水的味道。
每当水生坐在单位宽敞的办公室时值班时,总会想起那个秋夜里的碾房、老井、大槐树。办公桌上的旧相框里,那个刚进城里幼稚的笑脸依然清晰。
窗外传来火车的鸣笛声音,望向远处的大海,大小不一的轮船星星点点飘在水面上。忽然想起米老师临走前对自己说过的话:"山沟的河湾不会变,但人通过读书才会改变。"他将永远记得自己是从山窝窝里面走出来的,那些往事给他留下永恒的记忆,他的根在这里。
2025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