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最后一天,转眼就来了。仿佛昨天刚陪娃过完儿童节,父亲节的祝福还萦绕在耳边,端午节的粽子和鸭蛋还在冰箱里静静地躺着。月末的尾巴已然悄悄靠近,要带走充满快乐、祝福和美好回忆的六月。
六月是一个特别的季节,有柔和的夏风,却没有盛夏的酷热,让人能同时感受到夏的热情与温柔,一切都恰到好处。
六月的雨似乎比平常多一点,这雨不似春雨连绵细腻,更有种落落大方的豪情,让人不禁闯入雨中嬉戏流连。雨后放晴也是六月留给人间的惊喜,呼吸一口湿润的空气,满心欢喜。
就在这一天,六月的最后,慢慢回味关于这个月的感受与经历,竟还有些不舍。回应六月最好的方式,我想,除了礼赞,实际行动应该更具有说服力吧。
1.阅读与书写:
今天早晨起来,我偷偷算了一下本月的书写字数,不达标。
每天300字,每月300*30=9000字,我还差一千多字。
这个月有过几次偷懒,连续日更6天之后,我就会侥幸偷懒一次,使用复活卡,这样即使不更也不会影响总的日更天数。
偷懒原因我总结了一下,书写如果拖到每天的最后,作为最后事项,它很难高质量完成,甚至完成都做不到。我的几次漏更就是因为早晨没及时书写,到了睡前又太晚。拖着疲惫的身体真的很难思考、提笔和下笔。
你轻轻松松偷的懒,都会在某个紧张又忙碌的午后重重还给你。此刻的我,不是正在还偷懒的债嘛。
即便如此,我每天唯一不想放弃的事情还是阅读和书写。这是我和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单独与书籍、文字面对面时所带来的安全感与踏实感是琐碎生活与工作不能给予的。每当捧起一本书,每当手握一支笔,仿佛世界都安静了,而你只管安然躺卧,不问东西。
2.工作
这个月终于找到了对接学员的老师,下个月打算从现有工作岗位抽离出来。虽然看似没有太多的工作量,但我还是会有压力。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工作既然在就要高质量完成,所以需要操心的事其实并不少。
因为一个人要带两个娃,加上家务与户外玩耍,我能专心用在工作上的时间真的都很碎片。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也是我的压力之一。所以,思量再三,我最终选择了暂停工作。
最不舍的是一些跟了我三年的老家长,大家相处的都很融洽,也都建立了信任,这一点是最可贵的。但愿未来她们和新老师能更好地相处。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工作内容很简单,并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也只是顺手为之的事情。作为完美主义者,我完全赞同,但却很难做到,真的很难。家长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会为之准备近一个小时,搜集资料,整合信息,最后梳理总结再答疑。
为迎接这个即将来临的暑假,我花了一周的时间为每一位家长制定暑期学习计划,用颜色线条和字体装饰计划表格,又精心附上诗句美文,一个孩子对应一句,且尽量符合孩子的性格与气质类型。也许,这些看似多余,但我也只是单纯想做好一件事,代价便是付上时间和精力。
说不上这是缺点还是优点,因它困扰着我,但也激励着我。
所以,在读书、工作与生活之间,我选择了暂时舍弃工作。
3.生活
最后还是要谈一谈生活,我们就是生活本身,这是绕不开的话题。
姐姐这个月跟着她大姨去了南京和上海,利用一个周末和端午假期,出了两趟远门。也算见见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
姐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着手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也添置了一台2米的大长桌和儿童学习椅,只想在能力所及之内给她提供更好的一切。
客厅多了一张桌子,之前的长沙发自然退居二线,索性被我二手卖了,为此我还和老公不愉快一场。沙发质量还不错,二手卖了很不划算,我自己想想也会后悔,但眼光要向前看,步子也得跟着往前迈。过去总有值得留恋的,人也好,事也罢,还有老物件。
该留的留住,该丟的撇下,这才是前进者的姿态。
妹妹还小,一直呆在我身边,旅游就没她的份了。也许是心有不甘,月底发烧三天,烧退了,紧接着又是拉肚子,到今天四天了还没好。孩子不生病,忙一些不怕,毕竟闲下来,仍旧岁月静好。孩子一生病,生活就是满地鸡毛,鸡飞狗跳。我也被她闹的心神不宁,稍不留意就会情绪爆炸。
孩子总归是孩子,我能体恤她的不适,她却不能感受我的不安。
有句话这样说:“光有骤然而至的冲动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还不是生活,生活中还包括了妥协和忘却。”
面对眼前的小家伙,愿我能有足够的耐心,看着你慢慢长大。
最近,工作的集中,加上娃生病的闹腾,我身心俱疲。重新捋一下现在生活的重心,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把两个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做好,把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好,才是更紧要的事。
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自身的学习与提升,是我目前更在乎的事,放在心上,就要付诸行动,理所当然地就要摆上时间。
工作只是生活一部分,我想要的生活是生活的大部分,相信那时,工作也就成了生活,而生活并不会影响工作。
给自己打气,不要忧虑,只管默默加油,更好的未来在等着你。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忠贞不渝、诚实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纯正、并且对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视。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
——(法)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