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来西诺面试的老师,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
“你是真的想做老师吗?”
这道题的答案很简单,
简单到可能只有一两个字,
这道题的答案也很难,
因为一旦回答,就是一生。
——题记
一、编辑教材那些事儿
我们的访问照旧是从Diana这儿开始的。
当我们把话筒递给她的时候,她正埋首于“创作”中,面前电脑屏幕上的字一行一行跳出来,不时还有一个个文档被调出,她搜索着需要的内容。
“顾老师你这是在……?”
“编教材。”
“前两天不是刚出了一个吗?”
“前两天那个是A1的,现在这个是B1到德福的。另外A1那个,我们还想补一点内容进去。”
我们看到她的桌上放着一叠一叠的资料,每一叠上面都签着老师的名字。
“我们的很多教材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小语种毕竟发展的时间没有英语那么长,所以现在的教材其实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因此,我们要靠老师的个人能力去补足。
但是太依赖某位老师的能力是不行的,西诺校区很多,每个语种的级别也很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老师带到底。”
Diana翻开正在编写的《德语A1语法手册》,我们粗略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表格罗列非常清晰。
“编教材这个事,就比较靠谱。每个老师都会参与,每个人都会负责一个部分,最后再整合、审核、校对、试验。
这样,一方面,单一教材的缺点会通过这种方式补足,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灵感也会在这样的碰撞中迸发,这就是十分可贵的‘出题者思维’。”
二、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八年前,西诺教育刚刚成立的时候,其实老师人数不多。
Diana是其中一个,李言老师也是其中之一,现在,两位老师都已经是西诺的骨干。
“其实那个时候不大想当老师,”Diana笑着说,“因为觉得太难了,自己懂是一回事,让学生跟你同频是另外一回事。”
李言老师也表示了认可:“一开始以我的脾气,只要学生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会很生气。我中间还又回德国去读了一段时间书。读书可比教书轻松多了。”
“两位老师都有十年左右的教龄了。那是什么契机,让老师们在教学这个岗位上坚持下来了呢?”
“无他,但手熟尔。”李言老师真的太有幽默感了,不愧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那种老师,“教着教着,你就知道为什么他们这个点有问题,而且你还能知道为什么会有问题,用什么方法解释学生最能理解。”
而Diana的答案就要详细许多了:“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学生的成就也让你很有成就感,因为你参与了他们获得成功的过程;
另外一方面,其实教学是一个修心的工作,这些年来我慢慢把自己的心态摆正了,怎么可能苛求学生跟你站在同一位面,他们正是因为不理解,所以才要来学啊。
不要急,平和些。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三、拥有一颗服务学生的恒心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这是很简单的八个字,但是想必是要通过很多年的磨练,才能渐渐沉淀出这样的一种心境。
小西有幸参加了几次西诺教研团队的会议。
有的时候,是Diana或者我们的师训导师李孟琳老师在引导;有时候是几位教研组长在分享;有时候,是老师们自己在陈述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困难。
但是小西很惊讶的是,无论是谁在说,都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学生有多么的不好。
我们自己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很深刻地明白,即使是在同一个班内,也会有成绩的参差。
但是正如李孟琳老师在一次会议上说:“哪怕他学得真的很吃力,我们也要鼓励他,换一种方式,启发、引导、陪练,老师就是这样的工作。
尤其是我们这样要在短时间内教出这个语言的老师,是教学,也是服务,更是陪伴和信心。”
所以我也算是明白,为什么每次有新老师来面试,Diana总是要问:“你是真的想做老师吗?”
因为经验可以积累,技巧可以学习,但是这份服务学生的恒心,真的非常难得。
但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恒心,才能静下来好好做教学,才能蜕变出一个真正的老师。
四、西诺始终不变的教研初心
“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修正我们的自编教材。”李孟琳老师对我们的问题进行了补充。
“我们一直在完善细节。我们想让学生少带一些书来上课,少买一些重复的教材,但又能更有效地学到知识。”
“嗯,”Diana又继续说道,“编教材是为自己编的,更是为学生编的。我们想让他们更轻松一些。所有的东西,融入我们的经验,又删繁就简,并且加入一些具象化的描述。这样学生是能接受的。”
小西看到咱们这次八周年发布的教材,品类非常丰富。
德语有《德语A1语法手册》、《B1-DAF进阶导练》,西语有《西语A1语法手册》,《西语口语训练》法语有《法语初级语法手册》,日语有《高考日语白皮书》,意语有《意大利语听力训练》。
可以说涵盖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了。
小西很想让老师们介绍一下,但是又怕自己不是学小语种的,不太听得懂太深奥的内容。
“哈哈,这个就可以看出老师的能力啦,”李老师提起新的教材就如数家珍。
“就比如这次各语种发布的语法手册,就是对低级别教材的一个很好补充。
我们觉得书上的语法比较散,这样就把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节省他们的时间。
而且我们还在书上添加了思维导图加深记忆,还有一些趣味练习,让他们在学的同时练一练。既有趣,又巩固知识。”
而Diana更显然有些眉飞色舞:“日语的高考白皮书是给学高考日语的孩子们准备的,从语法点,到作文,到单词,都给大家整理好啦。
“德语的《B1-DAF进阶练习》,就更加是可以C位出道了,以B1为起点,帮助大家一步步形成中文到德语的思维逻辑转换,达到‘输入’和‘输出’的统一,是德语组几位德福老师的心血。”
“我们做教研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创新,也不是为了凸显西诺和其他机构不一样,而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点、更有效的出分。这才是西诺始终不变的教研初心。”
我翻阅了一下这些教材,上面的墨色尚新。但厚重的质感却是长久以来的经验与恒心累积。
它们整整齐齐地摆在一起。是对过去最好的奖赏。
但是好像又有无尽的故事等待续写。
五、你们的梦想始终跟我们同频
“那咱们做完了这些,还有什么想法吗?”于是我不禁问道。
“那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Diana的一席话给我们今天的专访做了一个很好的结束。
“互联网公司有句话,用户是最好的数据反馈。我们这儿也是一样。
这些教材投入使用后,我们会根据反馈不断增补。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也有不同的需求,我们肯定还要继续往前走。
比如说这次意大利语的听力书,西语的口语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新方向:我们要帮学生突破单项。
而德语的思维导练,又给我们开拓出一条新思路:我们不能一直在总结考试,而要形成思维。
新方向和新思路是没有尽头的,我们还有后来者,我们还有很多怀揣着教研恒心的人,我们的团队是不会满足的。”
我能想象,西诺的将来一定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因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在迎面向着山跑去。
我们今天在八周年之际,发布的不仅仅是教研产品,更是明确向我们的学生们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