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属于你的“正能量”:感受终极自由,走出思维牢笼——《思维的囚徒》(一)

我们常说“生活充满了正能量”,那到底什么才是正能量呢?就是和意义连接时候的感受。

同样是吃一顿饭,或许没有任何意义,也很无趣。

但是如果这顿饭带来了回忆和感受,体会到了亲情与关怀,有了意义之后,这样吃饭的感觉就变成了正能量。

所以同样一件事情,既可能是正能量,也可能是负能量,核心就在于,能不能够与意义产生连接。

《思维的囚徒》这本书中,作者总结出了寻找生命意义的7个抓手,即7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

每个人此生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终极自由,那就是选择的自由。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那怕是同样处在恶劣的环境之下,人性也会向两个极端去发展。

有些人变得卑鄙无耻,出卖别人,抢别人的东西;而有些人变得特别神圣,努力地帮助他人,鼓舞大家一起勇敢地活下去。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差别呢?

那些变得卑劣的人会说:没有办法,因为周围的环境依然这样,为了活下去,我只能这么做。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是那些神圣的人,依然可以作出选择,选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表现出高尚和慈悲,表现出对人性的信任。

因为,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的空间。

那为什么总有人会走进思维的囚牢中呢?

原因在于:人,天生是习惯的动物。

人的大脑本就不是喜欢思考的机制。因为在原始社会,思考得越多,耗能越快,耽误打猎,甚至危及存亡。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很多人自以为的思考,其实是重新整理了一遍自己的偏见。”

我们脑海中有偏见,然后不断地加强它、丰富它,认为这个偏见越来越正确。解决不了的矛盾,依然还是解决不了,找不到一个灵活性的出路。

当陷入到惯性中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潜力。核心的关键是,永远要知道,自己既有改变的空间,对方也有改变的空间。

当不去忽视自己与他人潜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找到思维的弹性,从而走出思维的牢笼。

什么是真正的乐观主义?

第一,能够预见自己的态度和选择带来的后果,以及各种应对的可能。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采取行动把可能变成现实的热情。

那么基于此,实际上我们做了三个选择:

第一,我们选择了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当前的情况;

第二,我们选择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创造性地进行设想;

第三,我们选择的态度激发了我们采取行动的热情,将可能变成现实。

书中提供了“十大积极结果练习”。这是每个人,特别是遇到坏事件时,应该做的练习。

相信做过之后,定会豁然开朗。这就是第一个原则,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

第二个原则: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很多人将目标和欲望混为一谈:想买一个大房子,想要一辆跑车……如果目标只是物质的,或许一辈子都满足不了。

没有人能够通过外在的物质获得一切。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去发现意义。

但人有时候会陷入“意义迷宫”中,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哪里。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不断地去发现意义。苏格拉底说:“不知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

本书告诉我们,意义不能够创造,意义是寻找出来的。我们只是缺乏发现意义的能力,才导致陷入在意义迷宫中走不出来。

当能够发现人生所做的事的意义的时候,就能立刻找到所说的那种正能量。

《悲剧的诞生》的作者,周国平先生曾说:人生很有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寻找人生的意义,本身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

一样的道理,走出意义迷宫的过程,这本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明天继续《思维的囚徒》(二),明天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一听书名就知道大概的内容,人容易困在自己的习惯思维当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有切身的经历。很多学生不愿意...
    刘强_4c03阅读 1,047评论 0 0
  •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作《思维的囚徒》,这本书是对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一个继承。 大家知道我...
    易起起阅读 644评论 0 2
  •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书,我之前也分享过(https://www.jianshu...
    馨香书语阅读 844评论 0 2
  •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叫维克多·弗兰克尔,他是心理学意义疗法的奠基人。弗兰克尔是在1997年的9月2日去世...
    晨峰_02c6阅读 912评论 0 1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50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