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去年春节,同样在上海驶往宜春的路上,我同样带了这本书,当时没有想过必须看完这本书,这次对自己有了要求,必须看完。
【二次回读】
我翻开书本,之前的书签还在里面安静的躺着,一个宜春的来回,我也只看到36页。
犹豫了一下,为了更好的理解全书,我决定还是从头读起。
在我去年的印象中,本书的头几页都是描述一对夫妇吵架的情景。第二遍读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我之前的印象完全不对,书里那对夫妇只是配角,他们之间冷战的篇幅并不是很多,甚至很少。
回想去年在车上,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和老公闹别扭,闹他又是捧个手机玩游戏冷落我,然后我才气恼的翻出书看了起来。那时候看书纯粹是因为要解气,看出来的记忆竟是如此不同。
此时此刻,我懂了“1万个人读莎士比亚,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工作中的旁观者】
书中有一个点,让我不得不想提一句,因为它让我看到了自己。
作者的摩托车故障了,拿去摩托车店修理,起初维修工说只是顶杆坏了,花了140美金换了顶杆以后。作者骑着它上路只要加速仍然会有很大的噪音,不得已他只能再一次拿去修理。
摩托车是主人的宝贝,对修理人员却不是。他看到修理工程师对它一顿乱翘以后非常烦躁,他发现这些工作人员对摩托车是专业的,然而他们都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看待自己的工作,只要下班时间5点一到,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放下工作,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完全隔离。
最后他让他们停止对自己摩托车的折腾,他自己决定拿回家自己研究。原来是上一个修理师傅修理的时候无意剪断了一个链条,导致油门盖板盖不上,这个点在摩托车交接的时候,师傅跟他说过,他并没有在意。
他发现的这个点让我有了强烈的共鸣,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把生活和工作完全隔离。我讨厌周六周日被工作打扰破坏,我甚至劝过别人,生活中工作只是一部分,没必要全部投入进去。我完完全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我的工作。
他提醒了我,我应该去寻找我工作中的着力点,虽然在大公司里,我们都只是一颗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