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性:理性,感性和随性

偶然看到国家一级编剧魏明伦先生提出的读书三性:韧性、记性和悟性。先生说得好,有韧性没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悟性,书是死书。至于到最后三性具备,堪称知识富翁。

发现“三”这个数字涵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是否在冥冥之中,人们会觉得“三”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一种圆满。中国的数字亦是博大精深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一部分。

而我们的文化亦是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人民生活的态度和理念。

就举“三”为例,有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有《老子》里边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甚至于连童话小说里神灵都要跳出来说:“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

不过,我今日提出的读书三性论:理性,感性与随性。在每一次的读书体验中,只要任选其一,其二或者其三即可。当然,如果你说你一个都不想选,那也随你。我觉得没必要强求,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又何必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要求千篇一律呢,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那就谈谈我的亲身体验吧。我个人爱好十分广泛,比较喜欢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读书的种类就比较多。

如果我是在读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比如《谈判的艺术与科学》,我大概持的更多的是理性。

会用数字与图表去更好的理解分析模型和经验结论之类。但也绝对不排除如果能够通过联系实际情况能更好的加深理解这个问题,而这也是我常用的方法。

如果一个人多运用运用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延伸拓展性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惯性,自然而然的会在你遇上问题与麻烦的时候及时给你提提意见。

就像我在读一本关于逻辑的书时,那上面几乎全是理论的条条框框。我如果只是看那些理论,自然枯燥无味。

不过我能拥有一条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想到我已经遇上的事情,或许是我将来会发生的事情。

一看到这样那样的巧合,我倒是觉得自得其乐,妙趣横生了。

或者我读一些几乎是作者随性而发的东西,我也不必总是要怀有理智的想对他随性而发的东西进行一些理性的批判了。

若只是运用理智,你完全可以毫不留情的指出庄子的很多言论不过是一派胡言,毫无意义。

倒不如跟随作者的思想,去他的人生境界畅游一番,体验一回生命别样的景致。你应该会有收获的吧。

个人觉得感性和随性交集还是挺大的。当然理性和感性随性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可以有共通的地方,就不是对立关系。

感性和随性都偏重真性情的抒发。只是随性更加无拘无束一点,思维方式更开阔一些。

如果我遇上一句极有感触的话,说不定我不仅是发表一下我对这句话的看法,只怕我还要把跟这句话相关的我遇上的趣事儿当成段子写在边儿上。以后再翻来此页,也要忍俊不禁了。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位作者批评如今的人学习不会灵活运用,自以为读了那么多书连几句祝福语都不能自己编上来。我一看到这句话,也是自愧不如啊。

我也正好前些阵子遇上外国友人向我询问几句中文祝福语,我还中文系出身的人,竟然也一时词穷的很。虽然后来与同伴们集思广益想了几句,只是终究是觉得不满意,有愧于我读了这么些书啊。

这读书的理念呢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为人处世,感悟生活的理念。

去云龙书院的时候,看到梅花正开。只是书院里面开的旺盛,书院外边的才绽了几朵。便与同行的伙伴讨论这其中缘由。

如果要理性,我们或许可以大胆猜测是里面的梅花有人打理,便开的好些。但若就随性或是感性认为,大可说里面的梅花是受了文化的熏陶,故而争相开放想要给书院锦上添花呢。


窗外

以上就为笔者的野人献曝之言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现实就是这样,山青秀水,得山水清气,则生才俊人杰;穷山恶水,聚天地浑浊,则生盗贼草寇。吉象冲非钟灵毓秀之地,界...
    云问雨阅读 5,063评论 10 12
  • 目前我已经工作两年了,想专门从事前端开发工作,结果离职出来,前端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不知自己从何选择,早上面...
    小女娃_阅读 1,137评论 0 0
  • 方弗阅读 1,150评论 0 0
  • 胶原蛋白从哪里来 1.植物中没有胶原蛋白 银耳、桃胶等植物性食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很多,跟胶原蛋白没有关系。胶...
    鹿z有萌阅读 3,465评论 0 0
  • 姑娘,分手后,你为什么就是不死心。 分手后,真正的不死心是因为你内心深处还在乎着他,还在乎着曾经的美好,还在乎着你...
    Jessica时间橱窗阅读 11,410评论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