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总是我的第一个读者。
记得我刚写完《把话说到心窝里1》的时候,她说:“太好了,应该叫爸爸看(意思是要我岳父看)。”
可是当她看完这第二章,却说:“太好了!应该叫儿子看。”
我问她为什么这次是“儿子”,不是“爸爸”?
她笑笑:“这里面讲的不是小两口吵架、夫妻相唱和、年轻人相亲,就是办公室的斗争和商场上讨价还价,当然应该给年轻人看。至于上一本嘛……有很多教人别心直口快的东西,是爸爸的问题,所以爸爸应该看。”
细想,她说得还真有些道理。在第一本里,我讲了许多说话的方法,甚至包括了重音、顿挫和三声,强调的是说话本身。在这本书里则讨论了许多听话者的感觉,譬如做一点事就邀功造成的反感,当着大家面跟老朋友问价钱造成的困扰,碰上少东接掌公司谈上一代关系造成的反效果,白天贬抑丈夫在晚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遇上难应付的场面怎样转移话题,甚至在台风淹水之后,如何揣摩房东的心理去要求减租。
也可以说,在这本书里,更深入地讨论了听众心理。
“把话说到心窝里”,一边是“说话”,是自己说话,一边是“心窝”,是别人的心窝,本来就是互动的。正因此,我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两本书一起看。
这本书推出,距离第一本已经足足十八个月,我很惊讶在这段时间接到许多读者的催促,要我早早出版下一本。也很欣喜第一本能登上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达十五个月之久,且被许多公司选为员工必读。
我确实早就想把这第二本推出,只是写精彩的故事不难,难在“思想的整合”,也可以说难在把复杂的说话技巧化作系统的理论。
相信也会有不少读者,在这本书出版之后,问我第三本何时推出。那么不如让我先告诉大家:其实第三本早已收齐了资料,里面有各种形式的幽默,也有带“荤味”的笑话,但它同样给我很大的挑战——我不希望那是一本笑话集锦,而希望从“逻辑”、“语言”、“对比”、“惊异”、“联想”等不同角度,探索幽默的技巧。使油墨不仅仅是聪明人的专利,而且是大家都能灵活运用的社交方法。
写到这儿,看见报上刊登了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大使扎耶夫,在被问到“神学士政权会不会从本·拉登集团弄到核武器”时,扎耶夫一笑,对着发问的法国记者说:“阿富汗连玻璃杯都做不成,哪有可能搞核武器?”
多妙啊!即使在战争中,面对那么尖锐的问题,也能用“四两拨千斤”,不正面作答的方式化解。
说话的技巧真是太重要了啊!
尴尬的场面需要幽默,死板的场面需要笑话,僵持的场面需要转进,仇恨的化解需要宽恕,战乱的时代需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