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儿时玩伴交流近况,他感慨道,小时候以为考高分就可以读个好大学,读个好大学就可以走出农村,改变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在大城市立足,工作后发现真的好难!是啊,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又岂是一个高考分数可以弥补的呢?
小学(十八线小农村)→初中(十八线小县城)→高中(十八线小县级市)→大学(省会城市),这是我16年的求学路径,无疑我也是幸运的,小学班里26个同学中,读大学的仅五分之一,这离不开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并没有因为省钱让我选择学费低,教学质量差的学校。作为村里第一个高考分数600+的人,村里人纷纷表示羡慕,“你爸妈省吃俭用供你读书,现在总算熬出头了,以后就等着享清福吧”我也一脸骄傲的表情以为自己真的走上了康庄大道,然而大学一次次拍醒了享受美梦的我。
1. 资源
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有看世界的机会,小学开始就各种特长班,寒暑假出去旅游开拓视野,无论对哪方面感兴趣,基本都可以在周围亲戚朋友里找到专业领域里人请教,大学前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在既定的规划和方向上,清楚自己的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去做,会少走很多弯路,效率自然很高。
作为农村娃,大学前的寒暑假基本都在家帮父母干农活,看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几本书了。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最基本的数理化资源都勉强保证,更何况是音乐,美术,舞蹈,计算机等特长呢,所以即使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不知道除了考试自己擅长什么,内心喜欢什么,哪些行业热门,未来哪些专业有发展潜力等等,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更是随心所愿,道听途说。
2. 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和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我在遇到重大选择时,父母给予我的建议是求稳,不要冒险,因为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有天然的恐惧心理,当然也没有没有雄厚的基础去支撑不稳定带来的经济问题。大学生时同学在修双学位的时候我因为没钱交额外的学费选择放弃,日后不禁感慨那是获取其他专业和行业教育资源性价比最高的渠道;也同样因为没钱没有在假期考驾照,工作后再也没有集中充裕的时间去做这件事;还有就是工作后,即使收入不错,也会可劲省着花攒钱,能走着绝不坐公交车,能坐公交车绝不打车,殊不知浪费了很多时间,并没有拿来提升自己,给自己充电,或者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种缺乏冒险精神和投资意识的行为严重限制个人发展。
当然,农村大学生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能吃苦,自驱力强,作为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丢人,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现在的贫穷,但绝不会认命,拼尽全力去打破贫穷的枷锁,过好自己的幸福人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