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神话。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教育界的三大名家是这所学校坚实的后盾。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冯友兰,华罗庚,吴有训...... 一个个学术界的明星汇聚一堂,构成教育史上闪耀的教授团。“建校仅仅8年间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九零后》就是关于联大学子的故事。
《九零后》这是一部青春的纪录片,纪录片主角是几位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当中有科学院士,有翻译大家,有文坛巨匠,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有着登峰造极的成就,他们都来自,西南联大。第一次听到影片的名字,惯性地认为是讲90后的青春故事,看完之后,仔细想想其实没错,就是“90后”的青春故事。
1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sweet songs of spring were sung.”
20岁的我坐在电影院听着这些先生回忆他们20岁的故事,莫名会有产生一种时空交错轮回的苍凉感。看着他们一个个苍颜白发,行动迟缓,甚至有的说话还需要花费些力气。可是,当他们回忆起自己在西南联大度过的青春岁月的时候,激昂的语气里溢满了自豪,眼睛里总闪烁着光亮。谈起自己的同班同学,许渊冲先生满脸骄傲:“我和杨振宁,王希季是一个班的!杨振宁,诺贝尔!王希季,发射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
听他们回忆联大的生活,其实会觉得,90岁的他们骨子里住着一个90后的灵魂。他们也调皮地调侃彼此的学习成绩,也怀念青葱岁月里羞涩的暗恋时光。忆起联大的教学设施与环境,也会耿直地吐槽“比我的高中差多了”,像极了我吐槽学校的亚子。
西南联大,承载的是这一代代人的青葱岁月。笼罩在战火硝烟之下的青春之花,却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难,如今都已成为嘴边笑谈。暮年之时,再提西南联大,美好与眷恋总是多于沉重与哀伤。
岁月看起来真的很强大,不容抵抗,带走你的青春。不知道有多少人步入天命之年,追忆起自己那段青春年华,能如他们那般自豪骄傲。但我想至少应该是“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或许我们无法成为像他们那样非凡的人物,但即使身处在平凡,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伟大。
2
"It’s a long long way to Kunming,
but my heart was right here. "
岁月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它能带走一些东西,年轻的面容,矫健的身躯,甚至感知世界的能力......但终究有一些东西是无法撼动的,反而在岁月中积累沉淀,永不湮灭,历久弥坚。那是一种高尚人格,一份坚定信仰,一个不朽灵魂。
及冠之际,经逢战乱。这群青年怀揣着报国之志,高唱着《松花江上》,南上北下,远渡重洋,寻求一张安稳课桌。辗转各地,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终汇于西南联大 。
学成之后,正是祖国急需人才之时,他们毅然回归故里,建设国家,在各自的领域大展身手。两弹爆发,来自东方的巨响震慑世界;一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云霄。一部部汉译名著,代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更彰显汉语的独特之美。一份份研究著作,成为学术界的宝贵财富,更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发展。
耄耋之年,他们仍然壮心未已。影片中你一定会感动于这一幕:这几个即将百岁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电脑桌前,带着厚厚的老花镜,他们的脑袋仍需极力凑近电脑屏幕,满是褶皱的手颤颤巍巍地点着键盘,这是他们每日工作的常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仍然是许老的执念,和物理打交道仍然是王老的日常。
从弱冠走到耄耋,始终不变的是联大学子的刚毅坚卓,是知识分子的操守风骨,是中华儿女血液里流淌着的民族精神。
3
“make the most of everyoday”
纪录片中马识途老先生说“我总是以为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是要做一些好事情,为了给中国人民做一些好事情。” 就联想起不久前看过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里边,赵世炎说他曾经不断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最终他找到了答案:“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我能活成什么样,而是为了我能让大多数人活成什么样。”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为之一颤。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曾思考过,我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面临人生的新阶段,道路的选择,未知的前景,让人感到迷茫甚至有些畏惧,我可能还是无法得出那样高尚的回答。我只能告诉自己,如果你真的能成为一名老师,请一定对这个职业保持一份敬畏,让它成为你的信仰。
一部电影,短短两个小时,终究无法改变谁的一生。但能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是对灵魂的洗礼。从高中语文课堂到《无问西东》再到《九零后》,关于西南联大的人和事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激励,是面临人生新阶段产生迷茫时候的一种指引。或许我仍未找的问题的答案,但我知道我应该珍惜当下,去奋斗,去拼搏,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去勇敢地接纳新事物,不负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