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冬跟我视频,说奶奶给他发红包了!
原来,老公单位宣布今天放假,他们明天就要来洛阳跟我们汇合。婆婆怕疫情有变化,我们没法回去,所以把两个孩子的新年红包提前发了。
难不成,这个年要在市里过了?
8年前我们在洛阳买的房子,却只在这里过了一个新年——因为翊冬出生在元月16日,新年正好在月子里,所以我们只好在这里将就。
为什么更愿意在老家过年?
所图不过亲情和气氛。
从小在农村长大,亲戚同学都在这里。临近过年,长年在外的人都回来了,于是我们去舅舅家玩玩,去姑妈家看看,去初中、小学同学家里聊聊。去超市里购物,营业员是自己村里的表嫂子,去街上赶集,卖衣服的是我的初中同桌,就连回娘家的路上都能碰上我敬爱的小学老师。
这种奇妙的缘分会让你感到强烈的归属感,原来,我是属于这里的。你看,在这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总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哪个村的,知道我是谁的女儿,知道我小时候的成绩排名,甚至清楚我现在在哪里工作。
我会知道,我的小学老师结婚30周年了,他们依然过得很幸福。我不再为头条新闻里的婚变传闻感到焦虑。
20年前,我们亲眼看到村里的“傻子”捞起泔水桶里的米线往嘴里送,现在,他还奇迹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不再为食物的清洁过度担心。
我的小学同学经历了婚变,带着两个男孩嫁给了一个生意人,他们现在过得很幸福,孩子们也很阳光!其实,真的没什么好忧虑的!
种种让你烦恼的事情,在这里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回老家过年,我不用蒸馒头,在母亲那里蒸了馒头带回去即可。也不用炸油果,梅姐姐会给我许多。爸爸会送我们一盆冻肉,再附带海带、芹菜、人造肉(一种豆制品)等等。
作为回报,我可以一天或者两天去一次妈妈那里,跟她聊聊天,择菜洗菜,吃他们做的农家饭。当然,我给他们洗床单、被罩,给他们擦玻璃、拖地,擦洗楼梯扶手等等。我在这里,有被爱被需要的感觉,这让我快乐!
老家的年,更有年味。从小年开始,就能听到鞭炮的声响,除夕晚上的鞭炮几乎彻夜不停。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人因为家里缺钱而不放鞭炮的。前年,县里不让放鞭炮,抖音电视村里的喇叭驻村干部一家家做思想工作,整个春节寂然无声,尽管一派祥和,总觉得少了一点年味。去年不再禁了,整个春节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礼花啾啾地不断飞上天,小孩子们兴味盎然地观看,甚是热闹。
除了鞭炮,最愉快的经历当属包饺子了!
电视里,除夕是团圆夜,好像很多家庭都是要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这里,除夕夜的饭与平常一样,比如只是大米粥、馒头、炒菜。这几年,我和老公学着一些地方的风俗,除夕夜吃饺子。
既然晚上吃饺子,那就下午开始剁馅、和面、擀皮、包饺子。有了二宝,女儿负责带弟弟,我和老公包饺子。包完一高粱拍,端给婆婆,那是孝敬老人的表示。从我们分家的第一年,每年都要给婆婆送的。
后来包的饺子,才是自家吃的。除夕夜的饺子,一般是蘸汁吃的,一遍吃饺子,一边看春晚。初一早上的饺子,锅里要加入凉粉、丸子、葱、蒜、白菜等。一般是老公早起,早开门、放鞭炮,然后下饺子。约摸等饺子快熟了,才喊我们起床。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大年初一醒来,母亲总是念叨:“大年初一早开门,狮子抬来聚宝盆!”让爸爸开门放鞭炮。而我,因为害怕与“狮子”撞到,总是不敢起床,更不敢朝门口去。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还有没有如此幼稚的!
心安处,是吾乡!如果今年在市里过年,我也该好好准备的。明天,去买些红豆,为做豆馅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