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填满生活的空隙,你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安娜·卡列宁娜》精读完毕。
82.5万字的《安娜·卡列宁娜》今天终于阅读完毕收官,可是我现在想表达的虽然是自己读后的感受,但是却与原著无关。
这次选的读本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者是王智量老先生。
王老先生1928 年 6 月出生于陕西汉中,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俄语专业,智量是老先生的笔名。老先生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49年改读西语系俄语专业,因为他的成绩特别优异,没有毕业就开始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 但是这位著名的外文专家、翻译家、小说家却命运多舛。由于历史原因,他经历了妻离子散,饥寒交迫,困顿无助,贫病交加,甚至数度陷入生命绝境的险地……后来老先生的命运又出现转机,最终来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了教授。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有一期节目曾请过老先生做嘉宾,那期节目让我感触特别深的是老先生脸上始终洋溢着的笑容,还有那不绝于耳的爽朗笑声。在王老先生身上丝毫看不到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也看不到苦难留下的一丝一毫印记。
老先生家里挂着一句话:你想要获得幸福,那得先学会受苦。
我记下了这句话,也会告诉我的后生晚辈们记住这句话:你想要获得幸福,那得先学会受苦。
译者的特别经历和学识以及他豁达的人生态度,是我选择这个读本很重要的原因,所以特别推荐这个译本:译者就是毅者。
依稀记得25年前的读本译作《安娜·卡列尼娜》,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但是早已将译者忘记。记忆深刻的是书中开篇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本书后来被借走,几经转手竟遗失掉了,这也是后来我特别不愿意将书外借的原因之一。
小张先生对书也和我有同样的情结:非常不愿意将自己喜欢的书借人,尤其是多次读过的旧书,有时候甚至会选择另买一本相送。
每一本自己读过的书都带着自己的情感,特别的章节会做上标记,生僻的字不但要标上注音还会写上注解,再读时就像跟老朋友见面一样亲切而且温暖,还会勾起曾经阅读时的记忆,连同读这本书的那段日子都会清晰明朗起来。
这几天,我有时候会在阅读的间隙想起法国作家司汤达,想起他长篇小说《红与黑》里面的男主人公于连,还会想起同是法国作家的福楼拜,想起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里面的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自己时常会拿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于连、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对照,心里就有了将这三个人物的情感故事与最终结局写成一篇文章的想法,而且自己还亲视过身边有这种经历人的现实婚姻生活。
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进步,也不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段不被社会主流价值系统肯定,不被亲人祝福的两性关系,即便最后走向了婚姻,结局也往往充斥着谎言与背叛,充斥着贪婪本性下钱财的纠葛,甚至还常常伴随着出轨、捉奸等等极狗血的剧情,曾经有过的一丝温存与激情早已荡然无存,而且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赤裸裸的暴露无遗,所以结局注定不会幸福。
这一点,无论是在几百年前的过去,还是在经济、文明、物质还有科技都高度发达的现代,都没有改变。
让阅读填满生活的空隙,你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